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皮肤病2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0/6341411.html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皮肤病(21)

医院

余音,冯林,张颖,郝进,刁庆春

46岁男性,右胸部多发丘疹伴疼痛20+年

PE:右胸部见簇集性分布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结节,呈淡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轻度隆起皮面,表面光滑无破溃,压痛(+)。

您的诊断?

1

丛状血管瘤?

2

毛发平滑肌瘤?

3

血管球瘤?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深层可见一界限清楚的嗜碱性团块,其内可见腔隙形成及出血。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肿瘤团块由2种细胞组成,一种细胞核大、淡染,位于肿瘤团块中央,另一种细胞核小、深染,排列在团块的周边,不呈栅栏状排列。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可见导管分化,间质疏松,有粘液及血浆渗出。

最终诊断:

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

小汗腺螺旋腺瘤

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spiradenoma,ES)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常见的外泌汗腺源性的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紫红色疼痛性丘疹、结节。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临床罕见,现有的数量不多的文献报道通常是获得性或散发病例。多发性ES可排列成线状、带状、痣样,或沿blaschko线分布,其原因尚不清楚。Yoshida等在一个35例较大样本量的回顾分析中指出,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29.8±16.2)岁,直径0.1~4.5cm。

本例具有经典的ES组织病理学表现,肿瘤位于真皮内,不与表皮相连,由界限清楚的嗜碱性团块构成,团块有2类瘤细胞成分,一类细胞核大、淡染,位于肿瘤团块中央,另一类核小、深染,排列在淡染细胞的周边,不呈栅栏状排列,团块内有管腔形成。结合单侧解剖部位、限局性簇集性分布的临床特点,本例患者可诊断为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

免疫组化上显示肿瘤细胞表达IHK-4,表明是小汗腺来源,另外,阳性的表达CK7、CK8、CK18、CEA及EMA。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仅有少部分恶变的报道。单发的病例以手术完整切除最为理想,多发的皮疹手术不易切净,国外有放射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案例。

小汗腺螺旋腺瘤:经典的单发紫红色疼痛性结节。(图源自Mckee)

小汗腺螺旋腺瘤:病理示真皮内界限非常清楚的嗜碱性肿瘤细胞团块和小叶。

小汗腺螺旋腺瘤:特征性的两种细胞成分及导管分化。(图源自Mckee)

鉴别诊断

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通常以多发的、疼痛的皮下丘疹、结节为主,临床上易误诊为多发性脂囊瘤、黑头粉刺痣以及一系列疼痛性皮肤病,如血管脂肪瘤、毛发平滑肌瘤、血管球瘤、丛状血管瘤等等,大部分疾病可以在组织学上鉴别开来。有时病理学上可与血管瘤及血管球瘤类似,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周皮细胞的增生、真性的血管腔形成以及没有导管分化,可资鉴别。部分情况下,小的皮损内有时导管分化不明显,肿瘤团块可被误认为集合淋巴结,免疫组化CEA、EMA的表达,可以证实有无管腔的形成。

结语

小汗腺螺旋腺瘤是临床相对少见的汗腺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性紫红色丘疹、结节,有触痛及自发痛;皮损多发者罕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疼痛性丘疹,可带状或簇集性分布,临床表现有时类似黑头粉刺痣,但后者无自觉症状可鉴别。临床遇到带状或簇集性丘疹性损害,伴显著触痛及自发痛者,需要考虑到本病可能。确定诊断需要组织病理活检。

Thankyou

大美重庆欢迎你

欢迎大家一起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fl/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