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眶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征

眶周皮样囊肿(PDC)是发生于骨性眶缘周围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多位于眶缘颞上方、接近外侧眉弓。PDC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边界清晰的结节,大多可移动,肿块可逐渐生长,但不会损伤表皮,目前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超声作为一种可清晰显示表皮结构和病灶的影像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美国的Whittle学者等分析总结了25例PDC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技能,该文章发表在年第1期的UltrasoundQuarterly杂志上。

本研究纳入的25例PDC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诊断和组织学证实。其中,14例临床怀疑为肿块或软组织肿大,11例怀疑为囊肿。常规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超声记录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是否伴钙化、是否侵犯周围骨骼及周围组织是否有炎症表现等。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84%)为儿童,所有病灶大小平均11mm,其中56%的病灶<10mm。所有肿块均为椭圆形,囊壁厚度均一,约0.4~1.5mm,其中20例<1mm,5例1~2mm(图1和图2)。大多数肿块(64%)呈现无回声(图3),少数内部伴强回声(图4),60%病灶后部回声轻度增强。所有病灶内部均为无血供,仅3例有瘤壁可见细微血流(图5),病灶内无钙化。所有肿块均位于腱膜平面下,其中大部分(18例)位于腱膜下(图6),少数位于骨膜下(7例),腱膜紧邻病灶时,腱膜未受损。20例病灶可致皮肤局部隆起,13例随着病灶缓慢性增长压迫并损伤周围骨质(图7和8)。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声像图正常,病灶周围无炎症表现出现。

图1示眶周区域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带壁囊肿,直径约7.5mm

图2示眉弓区域有一大小约17mm的厚壁囊肿,白色箭头指示囊肿位置在腱膜下,未侵及骨膜

图3示囊肿呈无回声,伴后部回声稍增强

图4:A示等回声病灶内有一小的无回声囊肿,后壁回声增强;B图多普勒超声提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

图5多普勒超声示眶周皮样囊肿内部无血供,周围囊壁可见轻微血流信号

图6示眉弓囊肿病灶位于腱膜下

图7示眉弓外侧可见一骨膜下囊性病灶,病灶内部可见稍强回声影,伴轻微的骨再生

图8示眶周病灶周围有轻微的骨再生

作者指出,PDC是胚胎发育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有皮肤和皮肤附件,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本病临床诊断不太困难,但应与脂肪瘤、血管淋巴瘤、神经纤维瘤和畸胎瘤等相鉴别。在CT上PDC呈单房的低密度肿块,MRI上囊肿呈长T1长T2的液体信号,囊肿内部可有脂肪或皮肤组织信号,对比增强未见增强。可伴骨质膨胀性增生。

作为儿童眼眶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PDC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直到病变扩展出现眼眶畸形时才就诊。作者认为,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需镇静和麻醉的检查方式,对表浅病灶的分辨率高,对儿童PDC的定性定位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临床医师应充分的利用此检查手段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学术主编/刘德泉⊙责任编辑/高瑞秋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fl/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