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与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癌症研究新思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部位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实体瘤在1-2mm大小时无新生血管形成来供给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生长极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称为血管前期。只有当新生血管形成时,癌细胞方可从供应血管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与氧,运走代谢产物,肿瘤才会进一步增长并具有转移能力。根据这一原理,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即抗血管生成药物。
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是抑制血管生成,或者破坏已经形成的新生血管,以阻断肿瘤获取营养物质的动机,实现饿死肿瘤的目的。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限
虽然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给很多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疗效有限,有些患者运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后反而转移加快。
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一样,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使过程中用也会出现耐药性。Pàez-Ribes等发表于《肿瘤细胞》上的临床前实验研究发现,根据治疗情况的不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在理论上会增加肿瘤侵袭和扩散的可能性。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VanderVeldt等发表在《CancerCell》上的文章显示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减少细胞毒性药物传递至患者肿瘤部位,由此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Conley等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显示肿瘤可通过累积特别具有侵袭性的细胞来适应抗血管生成治疗。
▲正常(左)和肿瘤(右)血管的对比
肿瘤血管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
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造成肿瘤血管并不携带足够的血液到肿瘤中,从而限制氧气和营养物的供应量和产生一种严峻的微环境。而这种微环境促使一些癌细胞通过血管中的漏洞逃脱出去,从而导致肿瘤转移。异常的肿瘤血管可能也干扰抗肿瘤免疫细胞或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发挥作用。
近期,将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正常(被称作血管正常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改进抗血管治疗的新方法。血管正常化能够潜在地限制或阻止癌症进展和转移,改善对免疫疗法、化疗和放疗作出的反应。
来自贝勒医学院(BaylorCollegeofMedicine)的华人科学家ZhangXiang博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将肿瘤微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能够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这项研究提示着抗癌疗法不仅应当考虑免疫细胞的存在和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活性,而且还应考虑肿瘤血管的结构,因为它影响着肿瘤是否能够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由ZhangXiang博士团队发现的肿瘤血管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该研究展示了肿瘤血管和免疫系统影响彼此的功能,并且提出这种影响因素可能会改善免疫疗法的结果,从而改变研究人员治疗癌症的思路。
Zhang说,“我们的发现提示着靶向血管的抗癌疗法最有可能影响抗肿瘤免疫疗法,反之亦言。因此,这就存在将这两种疗法结合在一起产生更好的治疗结果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仍然离实际的临床治疗方案还差得远。我们希望这项研究为使用这两不同疗法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各自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提供一些治疗上的理论基础。”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技术嫁接DDS作用于美容院门诊理疗店
- 下一篇文章: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的成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