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让心脑血管安全过冬的十件小事

小雪已过,凛冬将至。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目前南方正在秋冬交替之际、北方已入冬,东北甚至已经下雪了,我们要给有心脑血管病的朋友提个醒,请注意身体变化,也要注意下面这些小事,才能安然度过这漫长的冬天。

第一件小事:每天坚持使用穆氏谐振仪

每天坚持早中晚使用穆氏谐振仪,每次最少40分钟,在谐振仪的作用下带动人体做全身周期性加速度运动,使体内自然产生足够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动脉老化僵硬,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块血栓的形成,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加强心脏功能。(摘自《神奇的一氧化氮》P26)

第二件小事:颈部保暖,防止斑块脱落

冬季颈部的保暖最为重要!颈部受凉,颈动脉会急剧收缩,刺激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可能会引发脑梗、心梗,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颈部的保暖!

第三件小事:睡前别喝酒暖身

酒精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十分危险。如果在睡梦中发病,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想要暖身子,可以睡前泡泡脚,喝杯热牛奶。

第四件小事:保暖

寒冷会使血管痉挛,增加血管内斑块脱落的风险;血管收缩、痉挛的同时,血压也会随之迅速上升,血压的迅速上升,是诱发卒中、心梗发病的直接原因。所以,出门衣服要穿暖,起床、出门、睡觉这三个时间段内,身体经历的温差是最大的,一定不要受冻。

第五件小事:预防感冒很重要

感冒出现的咳嗽、气喘等症状,会直接影响人的肺功能,而肺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有心脏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第六件小事:房颤要赶紧吃药,千万别马虎

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会造成脑梗、肺栓塞等重大疾病,甚至可以诱发猝死。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的朋友,更是要注意是否有房颤出现,明确这个情况一般心电图就可以。

第七件小事:饮食有节,适当运动

天气一冷,我们就会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保暖,很多人还会放弃出门散步等锻炼的习惯。这两者相加,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血脂高了,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高了。所以冬季,饮食上油腻的食物还是要少吃,觉得冷可以多喝些清淡的热汤。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产热,并且能防止血脂升高、血栓形成。

第八件小事:洗澡的时候,要小心

在南方,室内没有供暖,环境冷,而水是热的,一冷一热的刺激就会使血管扩张、收缩不稳定,造成血压的变化,发生危险。在北方,很多人习惯去澡堂洗澡,洗澡过程中还好,危险在于出门的时候,刚洗完澡,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室外的冷空气让血管、肌肉骤然收缩,血压也会随之变化,危险也就容易发生。

第九件小事:便秘最危险,通畅很重要

用力排便的时候,腹压增大,血压会骤然升高。特别是在便秘发生的时候,如果再屏气用力,全身肌肉和血管都会发生收缩、紧张,导致更多血液充盈颅内血管。这个时候静脉回流一旦稍微受阻。颅内的血管压力就会增加,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另外一个危险因素,就是起身的时候,如果突然起身,特别是蹲姿,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是缺血性脑卒中突发的常见因素,所以起身一定要慢!

第十件小事:尽早发现发病先兆

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当以下症状出现时,一定要警惕了:

出现健忘、记忆力下降;

双下肢出现无法消除的浮肿;

舌头麻、口歪眼斜;

年轻男性出现脱发;

一侧肢体麻木或使用不便;

皮肤出现黄色脂肪瘤;

一段时间内经常哈气连天;

出现前胸、后背痛,或者是左臂疼痛、牙痛等;

突然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胸痛、心悸或一过性晕厥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tz/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