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年第5期重点
本期着重对肾结石、前列腺疾病及肿瘤等一系列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重点推荐
01
肾结石患者肾乳头密度和抑制钙化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胡恒龙,朱云鹏,李聪,等)Randall钙斑是位于肾乳头间质的异位钙化,被认为是草酸钙结石的起始病变。这些钙盐沉积可能源于异位钙化相关基因表达失调,并在宏观上导致肾乳头密度增加。本研究拟探究肾结石患者和非结石对照者肾乳头CT值和钙化抑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纳入60例具有腹部CT平扫影像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结石组。选取60例具有腹部CT影像,且与结石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非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平扫CT上测量其肾脏上盏、中盏和下盏肾乳头密度并比较。检索和下载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Randall钙斑芯片GSE数据文件。分析比较5种钙化抑制相关基因包括基质Gla蛋白(MGP)、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骨保护素(OPG)和富Gla蛋白(GRP)在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肾乳头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结石组患者肾乳头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9.19±7.26)HUvs.(41.11±5.55)HU]。与对照组相比,结石组肾乳头OPN、OPG、OCN和GRP表达分别是对照组1.93倍、1.16倍、1.57倍和2.04倍,P值分别为0.52、0.58、0.06和0.08。MGP在结石患者肾乳头表达下调3.15倍(P=0.05)。结石患者肾乳头密度显著增高,抑制钙化相关基因MGP表达降低。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结石患者和非结石患者CT影像结果和肾乳头芯片数据,在中国人群中探究了Randall钙斑与肾结石相关性,同时发掘出与钙斑形成密切相关的异位钙化抑制因子MGP。02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学习曲线研究(黄龙,朱蜀侠,王宇,等)本文回顾性分析年5月~年6月我院1位熟练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泌尿外科医师采用HoLEP治疗9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以连续的每33例患者为一组分为A、B、C三组,记录并对比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对比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剜除效率、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尿失禁、术后尿道狭窄情况及术后膀胱颈挛缩情况。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剜除效率、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前后IPSS、QOL、Qmax、血红蛋白(Hb)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早期及中期的学习曲线,术者基本掌握该HoLEP的手术技能,将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HoLEP治疗BPH效果确切,通过33例可掌握该手术,66例后手术技术进入比较稳定的平台期,手术效率及安全性显著提高,初学者宜选取前列腺体积<60mL病例实施手术。
03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调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焦志灵,徐国良,李路鹏,等)本研究目的是探究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相关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年2月~年4月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尿路感染率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尿路感染与否患者术后复发率、预后生活质量情况。术后尿路感染率11.11%,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阴性菌占63.89%;尿路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双J管留置时间≥14d、住院时间≥10d、结石残留及无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所占比例均显著大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双J管留置时间≥14d、结石残留为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为尿路感染保护因素(P<0.05);尿路感染组术后1年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非尿路感染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非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尿路感染可能增加结石复发风险,其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尿管留置时间长、术前尿路感染等,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能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04
3D打印技术在马蹄肾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研究(冯传顺,刘云飞,张泽键,等)本研究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马蹄肾结石中临床和教学价值。选取年3月~年4月收治的13例临床确诊马蹄肾伴肾结石并行PCNL患者,CT检查示结石均>2cm,其中自年起的7例患者提取其CT尿路造影(CTU)检查结果,使用三维影像学软件进行处理,以光敏树脂打印3D马蹄肾伴肾结石模型。请同一手术医师于术前根据3D打印模型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做术前规划,并将术前规划及手术实际操作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此外,选择1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CT等影像学资料,B组根据3D打印模型完成了对马蹄肾伴肾结石的术前评估测试,并将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成功打印出7例患者10侧的马蹄肾并肾结石模型,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使用3D模型预估的穿刺点及穿刺肾盏与实际手术基本符合,穿刺深度,术前评估为(5.85±0.47)cm,实际为(5.90±0.43)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点与实际手术相符率为70%(7/10),穿刺肾盏选择,符合率亦为70%(7/10),穿刺深度,术前评估为(6.40±0.75)cm,实际为(5.80±0.43)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点及穿刺肾盏与实际手术相符率为%,穿刺深度,术前评估为(5.75±0.51)cm,实际为(5.80±0.43)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B组比A组更接近于高年资主刀医师的实际手术操作。以上所有穿刺进针角度均为15°。3D打印的马蹄肾伴肾结石模型能够良好地呈现马蹄肾的解剖构造,直观地反映出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在马蹄肾PCNL术前预估方案的选择及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提高年轻医师手术水平的有很大的帮助。
05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零缺血”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9例报告(徐刚,张国玺,邹晓峰,等)本文总结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零缺血”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切除术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文中回顾性分析年7月~年10月施行的9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零缺血”巨大RAML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43.7(36~78)岁;中位BMI24.6(19.5~32.9)kg/m2;右肾3例,左肾6例;中位肿瘤最大径10.5(8.5~15.0)cm。其中1例合并胃间质瘤(直径2.0cm)。全麻。健侧70°卧位,于患侧脐缘置入一trocar,插入腹腔镜,于患侧肋缘下沿腹直肌旁分别置入2个trocar,间距约10cm,插入操作器械。先在腹腔镜下游离肾脏及肾蒂,肿瘤周围暂不作游离。再取患侧腹直肌旁两trocar间小切口,必要时适当延长。直视下游离肾脏与肿瘤交界处,并用手指挤压正常肾实质,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并缝合创面,再将肿瘤周围游离后完整取出。合并胃间质瘤者,同期腹腔镜下一并处理。本组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min,术中中位失血量(~)mL,中位体表切口长径1.2(10.0~13.5)cm。均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复查肾功能与术前无显著变化。术后中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1~3)分,术后第1~2天即下床活动,术后第2~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8天拆除切口缝线,中位术后住院时间8(6~9)d。术后病理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2~53)个月,无肿瘤复发。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零缺血”巨大RAML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术式充分结合了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的优势,既最大程度保护了肾功能,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值得临床应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上一篇文章: 每日荐书腹部疑难病例影像解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