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像之永不消失的肺炎

这期的病例比较特殊,所以就在一期放完了,上期病例结果还是在本期文末公布~

作者:柴斯特

来源:柴斯特影像园

简要病史

女患,57岁,主诉:胸闷、心悸20余年,再发加重伴咳嗽、咳痰2天。

问题

经抗感染及止咳对症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无异常,为何“炎症”不消退?原因何在?下一步怎么办?

入院时胸片

入院治疗后再次复查胸片

患者入院时胸片影像科当时诊断考虑左下肺感染可能,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听诊无明显干湿性啰音,然左下肺肋膈角区模糊影仍无明显变化,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议行胸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同意,最后行胸部CT检查。看到胸部CT的冠状位纵膈窗图像(注意左侧肋膈角区CT值),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是心包脂肪垫惹的祸!

胸部CT肺窗(冠状位)

胸部CT纵隔窗(冠状位)

脂肪的CT值为-30到-Hu

胸部CT纵膈窗(横断位)

对比观察心包脂肪与皮下脂肪密度

那么何谓心包脂肪垫:

心包脂肪垫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结构,指脂肪在心包外堆积,胸部X线检查有时在左及/或右心膈角处可见较淡三角形的阴影,此即为心包脂肪垫的影像。

胸片诊断心包脂肪垫的依据:

正位胸片诊断心包脂肪垫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脂肪垫与心脏外界自然延续密度均匀,其宽阔的基底部必须紧贴心脏,侧位片脂肪垫在心脏的前下方,胸骨的后下方。二是透视下转动体位,无论被检查者姿势如何,脂肪垫始终与心脏相贴。

心包脂肪垫的鉴别诊断:

1.左下肺炎当小片炎症阴影与心影相连时,对脂肪垫的鉴别带来一定难度,可在透视下进行多方位观察是极为重要的,如身体旋转到某位置,阴影能与心界分开,则脂肪垫可以排除。此外,还应注意阴影与肺纹理运动时关系,当深呼吸时,若是肺实质病变则可随肺纹理一起上下移动,而脂肪垫主要与心脏一起移动。如仍不能鉴别,短期随访,炎症阴影可在短期内吸收,心包脂肪垫则无改变。

2.下叶肺不张下叶肺不张可见肺纹理聚集,同侧肺门下移,膈面升高,受检者多有临床症状。

3.周围型肿瘤目前人们对早期肺癌的警惕性日益提高,反而对形态奇特的心包脂肪垫有所忽视,以致把心包脂肪垫误诊为肿瘤。所以,在心膈角区的块影除了考虑肿瘤之外,还应除外正常的心包脂肪垫可能,侧位胸片、CT扫描、MRI等有助鉴别。

4.纵隔脂肪瘤、心包囊肿,肺隔离症等在鉴别诊断时也应考虑到。

Tips

本期作品的目的一方面让大家认识到胸片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有些肺部病变必要时一定建议其完善CT等其他影像检查,另一方面是要告诉大家有时候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也易被误诊(如该病例患者有咳嗽、咳痰症状,左下肺肋膈角区模糊影,二者结合就等于“左下肺炎”?)

----------♀我是分割线♀---------

上期病例戳链接:常发生于成熟脑组织的疾病,你的诊断是?

颅内成熟型畸胎瘤,其中查见成熟脑组织。

颅内成熟型畸胎瘤。

颅内畸胎瘤是颅内生殖细胞瘤中的一种亚型,是由一个以上胚叶多种组织构成的一种先天性肿瘤,比较少见。Tada()报告日本全年龄组例脑肿瘤中颅内生殖细胞瘤例,其中畸胎瘤占13.4%。医院统计-年共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例,其中畸胎瘤占29.2%。

颅内畸胎瘤由2种或3种胚层分化构成,按现代的分类,WHO(,)将其分为3个亚型:①成熟性;②未成熟性;③恶性畸胎瘤。除恶性畸胎瘤外,多数生长缓慢,其病程与发生部位有关,位于松果体区或第三、四脑室者,易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引起脑积水而发病,病程较短,多在半年左右。其他部位者,病程较长。

检查

颅内畸胎瘤主要发生在鞍上区和松果体区等中线区域,其影像学特征有其显著特点。据此,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1.腰穿

绝大多数病人腰穿测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少数有轻中度增高。

2.颅脑X线平片

对诊断有帮助,多数显示有颅内压增高征象,如发现有牙齿、小骨块、钙化影像,更有助于定性诊断。

3.CT扫描

CT平扫可见肿物形态不规则,结节状及明显分叶状和密度不均的占位性病变,通常有实性成分(高密度)、囊行(低密度)及钙化和骨化等,多囊者较为常见。全部患者皆可见到脂肪成分,瘤内出血少见。有少数病例可见脑室内油脂状液体随体位变化而游动(为畸胎瘤破溃入脑室所致),畸胎瘤与恶性畸胎瘤在平扫CT很难区别,但后者囊变成分、钙化和脂肪相对较少,实质部分较多,而瘤周水肿则常可出现。畸胎瘤良性者常已生长多年,肿物发现时通常较大,在松果体区者几乎皆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室扩大。注药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密度极不均匀,囊壁强化可呈多个环状影。

4.MRI检查

畸胎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T1及T2像出现的信号也极为混杂,但边界较清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良性畸胎瘤边界无水肿(T2像显示清楚的高信号),如有周边水肿,提示肿瘤为恶变成分或恶性畸胎瘤,肿瘤在注药后瘤壁和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5.肿瘤标记物

CEA可轻度或中度升高。未成熟畸胎瘤和含有该成分的混合型GCT患者AFP明显升高。

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多发生于儿童,可位于鞍内、鞍上及鞍旁,多数可突入第三脑室而梗阻室间孔。CT为囊性、实性和二者混杂,常有大囊,形态不规则,有的垂直向上生长,可超过室间孔;有时横向生长,向前达额底,向外后可达脑桥小脑角,内侧可深入颞叶,向后可充满脚间池,使脑干向后移位。CT以钙化为特点(钙化率大于90%),为周边蛋壳样,也可为斑块状散在钙化。MRI在T1像显示为高低不同信号,尽管囊性成分和实性成分在T2像皆为高信号,但囊性变的胆固醇成分比实性成分信号还高。颅咽管瘤为先天性,多有儿童垂体功能低下,发育矮小和性征不发育。症状中不像鞍上畸胎瘤以尿崩为首发症状,颅咽管瘤首发症状为视力视野改变和颅压增高症,尿崩症发生率低(30%左右)且常在肿瘤的晚期才发生。

2.垂体腺瘤

儿童少见,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3%,多为较大腺瘤。在冠状扫描可呈葫芦状,蝶鞍明显扩大,可有瘤内出血,可在CT及MRT上显示密度和信号不均匀,有内分泌功能低下,常可见有向心性肥胖。

3.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

鞍上皮样囊肿或上皮样囊肿CT为低密度(CT值为-20——40Hu),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到不均匀高信号,有时脑室内可漂有油脂状物。

4.下丘脑和视交叉胶质瘤

亦是鞍区较为常见的肿瘤,多数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下丘脑星形细胞瘤多为实性,CT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在T1像为等或稍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质地均匀或不均匀,注药后可轻度强化到明显强化。影像学如不易鉴别时则主要凭临床症状,即生殖细胞瘤在鞍上多以尿崩症起病,星形细胞罕见尿崩症。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_echshanyan

.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tz/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