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1.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这样做可以减少瘀斑~
01注射部位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避开脐周1-2cm);左右交替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02注射方法
(1)垂直注射,左手拇指食指以5-6cm的间距提起皮肤,右手持笔式进针,注射过程中不能松开皮肤,防止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个位置引起出血。
(2)进针深度一般为0、8-1、2cm,进针深度根据皮下脂肪厚度确定。
(3)将空气推注,使空气存于针头和乳头处,封堵药液。
03推药速度
缓慢持续注入,一般以4-5s为宜,过快使皮下药液浓度过高,可刺激毛细血管;过慢则使针尖长时间停留在皮下组织,会导致局部痉挛和疼痛。
04注射完毕后
停留5s左右,等待药液基本扩散,避免药液过多存留于针尖部;回抽活塞,避免针头腔内留有药液随针尖带入针眼,快速拔针。
05按压方法
垂直拔针后,棉签垂直按压,受力面积小,压力集中,减少了出血,按压时间为3-5min,使皮肤下陷1cm,避免揉搓,禁止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2.压疮的临床表现?
第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红、肿、热、痛或麻木,持续30分钟不褪”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第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紫红、硬结、疼痛、水疱”,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第三期压疮浅度溃疡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典型特征: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第四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骨面、感染扩展,典型特征: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3.压疮的护理措施?
1.为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已有压疮的患者,要缩短翻身的时间,翻身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剪力造成的皮肤损害,避免在床上直接拖拉患者
2.可以为患者使用气垫床来防止压疮的发生。
3.要保持床单位的整洁与干燥,充分的保护患者骨隆突处,可以制做荞麦皮的小枕头(圆形的,中间有洞,像游泳圈一样)垫于患者骨隆突处。
4.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
5.补充足够的营养、维生素及微最元素,注意蛋白的摄入,并保证病人获取足够的热量。
6.给予心理护理。
4.大量输血后补钙是为了增加血液中的钙离子,防止枸橼酸中毒。采血时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在取血袋里加入了枸橼酸钠抗凝剂,枸橼酸钠中的枸橼酸根离子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使
血中游离钙离子減少。所以,每输入mL血,应给10%氯化3mL,或给10%葡萄糖酸钙10mL。
5.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在亚洲地区,还可由大动脉炎导致本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患者的80%,主要见于老年人,而后两种病因则主要见于青年人,女性居多。
肾动脉狭窄常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这是由于肾缺血刺激肾素分泌,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还能引起缺血性肾脏病,患侧肾脏缺血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只要及时解除肾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血管重新通畅后,高血压可被治愈,肾功能减退可以逆转。
6.肾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方法观察肾动脉以明确肾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和栓塞等情况,并根据造影结果,行可作肾动脉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植入术。,是作为肾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在肾动脉造影中,即使直径1cm的肾肿瘤其血管的特征亦可被清晰显示,并且在小肾癌中可出现特征性的血管征象,可显著提高肾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且易于与良性肿瘤鉴别。
肾动脉造影方法较多,在造影技术上,目前以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法显影清楚,亦较比较安全方便。经肱或腋动脉导管法并发症较多,不宜选用。
7.肾动脉造影临床意义: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例中,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可了解腹主动脉、肾动脉有无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病变。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多位于肾动脉起始部或近端。;动脉肌纤维增生症狭窄多位于中、远段,并呈节段性串珠状表现。
肾动脉造影也用于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肾脏良性肿瘤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有特征性的表现:动脉期肿瘤供血动脉出现迂曲、推移、挤压,多发性小囊状扩张,呈“葡萄状”假动脉瘤样改变,血流较缓慢;肾实质期脂肪成分呈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其内密度可不均匀,周边可见肿瘤染色;静脉期因对比剂排空延迟引起典型的“葱皮样”或“螺纹状”改变;可见肿瘤新生血管,但无动静脉瘘及肾静脉早显。
造影示肾动脉主干增粗、迂曲、粗细不均及小池状肿瘤血管影;肿瘤血管可伴动静脉瘘,此时肾静脉提前显影;肿瘤侵袭血管,引起闭塞,可见血管有中断现象;肿瘤内血供丰富,出现局限性密度增高;当肿瘤区血管受侵、闭塞时密度则较正常肾组织为低,边缘多不清晰。
8.晕动症:某些人在旅行中由于特定的车辆原因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特别是没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导致呕吐。这种晕动病症状通常改变旅行方式或是结束旅游后不久均减轻。晕动症指因身处运动环境而引发的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群,“晕动”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律不齐、虚脱、休克等。
9.利尿药使用注意事项
(1)应用噻嗪类利尿药进行降压治疗宜推荐较小的有效剂量,避免有效血容量过度降低而导致各脏器的供血量下降,可单用,也可与其他类降压药物如CCB类、ACEI类和ARB类联合应用,可协同降压。
(2)最好晨起时服用,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用。不宜在晚上,因为夜间血流速度慢,血黏度高,利尿后,会使血黏度进一步增高,增加血栓风险;再者晚上用利尿剂,小便次数增多,影响患者睡眠而间接影响血压。
(3)腹泻时不宜应用利尿剂,因腹泻会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利尿会增加血黏度,血栓和心梗发生概率增加。
(4)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时应定期监测血钾、钠、氯等电解质水平。如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排钾利尿药或氨苯蝶啶等保钾利尿药时注意监测血钾,以防血钾过低或过高。
(5)对利尿药成分过敏者禁用该类利尿药,如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吲达帕胺;噻嗪类利尿药禁用于痛风患者。
(6)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者,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药,如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尿酸水平以及电解质情况等。
(7)利尿剂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男性,3%~32%出现性功能障碍,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欲减退,精子数目减少,停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10.CCB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目前因短效CCB用药后血压下降过快,易引起低血压反应,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波动较大,目前在非紧急状态时已不主张使用短效心痛定,多主张使用每日1-2次的长效CCB。
(2)初始用药时,少数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头胀、心跳加速。如初始小剂量用药,适应后逐渐加大剂量,这些不良反应会较轻微。
(3)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也是CCB的常见副作用,如在应用CCB时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就可以缓解,并可增强降压的效果。
(4)CCB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会明显地抑制窦房结活动和延长房室传导时间,特别对于老年人,在心室功能不全和自身有心脏传导缺陷患者,在使用这两类药物时,要密切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 上一篇文章: 带您探秘人体快速衰老死亡的秘密
- 下一篇文章: 量子核细胞激活仪精彩案例淤堵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