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季楠神经肿瘤全切除要依赖哪
天坛中枢淋巴瘤周刊
第17期
神外前沿讯,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来说,现在的影像技术早已今非昔比。除了术中磁共振,还有更多新的术中影像技术,不但能够融合各种模态,实时显示肿瘤边界,还能显示出肿瘤代谢情况甚至是分子病理特征。对于神经肿瘤的全切除,影像技术可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院神经外科季楠教授指出,在5G环境下,超级手术室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不但能够海量采集数据,而且能够云端海量运算并实施传输回手术室,为术中提供全切除的准确参考与依据。
近日,在天坛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多学科论坛上,季楠教授就此话题,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访谈,访谈内容如下:
神外前沿:术中磁共振现在比较火,这类影像技术,对胶质瘤全切除是否有帮助?
季楠:是有帮助的,术中磁共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另外还有导航、5ALA和黄荧光引导切除等技术。
虽然术中磁共振很耗时,但是对一些深部、体积很大的病变,或者是累及重要功能区的病变,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中,医生的经验和手感的,已经降低到比较低的位置,术中磁共振提供的是客观证据,也是目前唯一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对患者OS有延长的术中实时影像技术。
神外前沿:胶质瘤手术还能够用到哪些影像技术?
季楠:对于一些浅表胶质瘤和脑干,导航还是有用,因为此时脑胶质瘤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而且移位很少。
怎样让浅表位置的体积较小的胶质瘤术中在剪开硬脑膜后不会鼓出来移位?国外有种技术,手术时剪开硬脑膜前用导航来确定精准位置,也仅仅打开肿瘤表面的硬脑膜,切除后再扩大硬膜修补。当然,体积大的胶质瘤不行,因为切除后会塌陷而导致移位。
另外,我觉得B超在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也挺大,能实时显像,但有些胶质瘤确实B超显像不好,而且根据B超切完胶质瘤以后,再对残存做判断时,有些会有失误。
神外前沿:高倍的3D显微镜,对胶质瘤手术有帮助吗?
季楠:高倍显微镜不是胶质瘤手术的趋势,目前比如用拉曼成像,用一些技术做肿瘤的术中快速成像,可能是一个办法。
国内有专家已经把质谱分析仪直接放到手术室里,能够通过质谱分析,实时看到某一个代谢物的变化。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质谱分析结果是有很多差异的,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更好的分开肿瘤和脑组织。
神外前沿:术中能通过影像技术获得病理?
季楠:术中质谱分析其实就真正能做某种程度的分子病理了,另外比如用拉曼成像,可以将肿瘤或者高于HE染色的微观成像,也就是直接做病理了。
这些新的影像技术可以做分子病理和组织学病理,甚至显出的某种标志物,以及可视化等。但这些技术目前还是实验室阶段。
神外前沿:胶质瘤手术中辅助切除的荧光和PET有什么区别?
季楠:我们用的是靶向探针,是和肿瘤中的特异性的分子结合的,脑组织不会结合,和PET用的药一样,其实就是术中做PET,原理完全一样,只不过显像基团不一样。
神外前沿:脑胶质瘤手术中实时成像技术,有什么打算?
季楠:主要是术中实时成像和电生理、术中唤醒、B超、导航、术中共振结合在一起,做成多模态的显像技术,能够把神经功能、电生理和肿瘤边界,都评测了。
这时才能真正的能够特别大程度的改善病人预后,切得又干净又好,就是第一要切干净,第二不能切多了。
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提出超级手术室的概念,就是在5G环境中,利用云计算的,比如电生理监测以前只有几个电极,现在的柔性材料,可以有上千个电极阵列,做海量的数据分析,上传到云上,然后再返回到手术当中来。
神外前沿:超级手术室前景可期?
季楠:能够术中实时显示功能区和肿瘤。做完手术之后,还能用术中磁共振评价切得干净不干净。5G下的数据采集和运算能力惊人,此时电生理监测采集的都不是TB级,而是PB级的数据。
受访者简介季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肿瘤六病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颅内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主要社会任职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学科骨干。承担脑胶质瘤的手术、综合治疗、医疗大数据等方面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研成果奖。
联系我们科室值班电话-;医生或患者联系我们请扫描下面的婴儿白癜风怎么治寒假期间做白癜风检查
- 上一篇文章: 鹦鹉脂肪瘤是咋回事看了有点怕怕
- 下一篇文章: 腹腔175斤巨大肿瘤成功切除患者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