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话养生

大家可能小时候都曾被长辈们问过“长大想做什么啊?”,有很多人会回答“当科学家”。多数人心目中的科学家大概都是猫在实验室里搞微观研究的那种,甚至很多人长大了没当成科学家而成了西医,讲起自己的工作好像一天就是开个检查化验看是个什么菌感染抡个什么相应的抗生素,切个病理看个细胞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切小一点恶性切大一点,那我想说不要说西医,这哥们儿根本就不是个医生而只是一个没有思维的机器而已(markmyword,AlphaGo有排取代不了人类医生尤其是搞形态学的医生)。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单只会停留在分子、细胞和实验室动物水平,而是会走到人群中,去探讨宏观的大现象;一个真正的西医也不会只停留在一对一诊疗,而是会去思考一个患者群体因应社会生活条件变化、年龄变化和季节变化而出现的演变。

我前面的几期反复强调,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因为种种原因影响,会导致很多东西你以为它可靠但其实并不可靠的,如:

1、孙老师常说的“病理医生不懂临床病理好不到哪里去”,当分子病理、免疫病理与HE矛盾时相信HE,当HE与临床矛盾时相信临床“等等。

2、湿疹、坏疽性脓皮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皮损中也能培养出各种细菌,但单独抗感染无效。

3、即便是一个感染性疾病,你培养出来的菌种也只是适合在你所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种,并不一定就是致病菌,反过来说培养阴性也不代表就不是感染性疾病。即”有,更支持;无,不排除“,最终临床见真章。

如果一个医生没有思辨的过程,检查化验结果出来是什么就信什么,照抡什么,他不是机器是什么?流行病学老师还费那口舌教我们假阳性、假阴性来干什么?

总之,科学是研究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可以是微观的同时也可以是宏观的,并且最终是要在宏观上来应用的。很多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观科学研究因为很多肉眼不能观察的因素影响,会产生伪科学的结果,即不论中间你再怎么去尽力保证实验过程科学,但如果出发的指导思想错误了,那么结果就不可避免是错误的。而这种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逻辑(logistic,这是一个舶来语,辞源是古希腊语logos,有空我再讲逻辑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因为没有逻辑就没有科学可言)。我个人认为最能体现思维逻辑性的一门学科就是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我甚至认为流行病学的产生才是划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分界线,它是现代医学的真正精髓,是玩人群水平的宏观大智慧,除此以外的西医学科与传统医学无异,都只是一对一诊疗的奇技淫巧而已。

举个栗子,一个从事传统医学的医生积累经验是靠自己被动犯错的(比如那个经典的“参芦催吐,人参入药需去芦”的梗)。而现代医学积累经验常常是去主动犯错,如以流行病学思想为指导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

历代中医典籍一直讲“参芦耗气,吐人”,炮制时要扔掉,或者只能拿来当催吐药用。但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参芦里的人参活性成分人参皂甙比其它部位都来得高,而且拿参芦来喂动物喂人也根本不催吐,扔掉完全是浪费。估计不知道是哪一辈的祖宗给人灌药碰巧灌吐了就赖到没去芦的人参上了(即所谓错误的归因misattribution,有空我再写,人生中很多悲剧就起源于错误的归因或者错误的认知misperception),这个锅参芦一背就是好几百年。当然所谓“《医林改错》越改越错”,在没有流行病学的指导下传统医学根本就没有自我纠错的理论基础。

流行病学讲归因有所谓的“病因推断8原则”,可惜我也是见过太多太多经历过西医教育但根本没有西医思维的“西医”,见到个甲“营养不良”onychodystrophy就以为是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引起的,非洲小孩饭都没得吃他们什么都缺也不会长这个甲“营养不良”的病。

为什么要先扯这么多流行病学与实验室,宏观与微观的东西呢?主要是这次想分享2个纪录片,一个是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是实验室研究,并且那个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否定了很多既往认为是板上钉钉般正确无误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我先做个铺垫,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去品味、思辨。

第一个是一流行病学研究,由CBSnews的60分钟栏目报道,研究名称叫The90+study。该始自年的研究内含超过名90岁以上人士,其中大部分参与者更是源自早在年即已启动的LeisureWorldCohort研究(LeisureWorld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橘县的一个退休人群社区,该研究入组了居住在那里的名52岁以上年龄的退休人士)。这个研究有前瞻性prospective的部分每半年做一次随访观察,也可以以没活到90岁以上的人群做回顾性retrospective的对照研究,以期揭示各种生活习惯作为干预因素对于寿命的影响。

从此大家可以看到西医做研究的思维,就是样本量要大(被观察的人要足够多),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才更具有可重复性。不能说我用一招把一个患者治好了就算这招有效,说不定碰巧是患者自己拖好了自愈的呢?像上面那个说自己70岁喝了两个月参芦酒把拐杖扔了的也是一个样,他肯定不止是喝个参芦酒,有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不见棺材不下泪,一朝知道自己有病了烟也戒了、酒也戒了、肥肉也不吃了、运动也多起来了,自然身体状况都会有一定的好转,而不一定只是跟参芦酒有关啊。那些神棍吹嘘什么绿豆、大蒜之类的,人家活90岁以上的还真不吃大蒜和绿豆呢。前段时间新闻还有报道淮北岁老太每天喝一斤酒的,那是天赋异禀的个案,没有普适性,给别的人每天喝一斤酒试试,说不定没半年就死翘翘了。个90岁的阿公阿婆喜欢干,而70岁就死翘翘的人不干的事情才更有可能是他们长寿的根源,可惜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这种逻辑思维,从来都是家长式体制的“我年纪大我说了算,我说吃大蒜长寿就是吃大蒜长寿”,要么就是古有“白马非马”,今有“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之类的诡辩。

这个90+研究观察到了一些颠覆性的现象,我从简单到复杂罗列一下:

1、抗氧化剂等营养补剂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钙剂等均无助于延寿。

这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年就有篇综述Whydoantioxidantsfailtoprovideclinicalbenefit?(为什么抗氧化剂没能在临床上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

AscanWarnholtz,etal.Whydoantioxidantsfailtoprovideclinicalbenefit?CurrControlTrialsCardiovascMed.;1(1):38–40.

其原因正如我在之前的《白癜风的忌口问题》一文中提过的那样,西医的实验室微观研究讲究要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可控的变量,使整个研究模型简单化,这样才更能说明实验结果是由研究者主动提供的某一变量引起,而不是其它随机变量引起的。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在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模型,你主动提供的变量可能在其中的某一个简单模型上是有益的,但在另外一个简单模型上却是有害的。如对于白癜风这个疾病来讲,抗氧化剂在皮损复色即黑素形成的酪氨酸氧化过程上是有害的,但在白斑扩展即自身免疫性炎症细胞攻击黑素细胞的过程上则是有益的,这两个过程在同一个白癜风患者身上完全可以同时存在密不可分,故让白癜风患者忌食抗氧化剂是不能得到肯定的益处的,至于说叫患者连酸的东西都不能吃则完全是无知,酸的东西可以是醋酸可以是果酸完全不等于就是维生素C啊。对于心血管疾病也是,抗氧化剂可能在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上会有一定预防性帮助,在缺血再灌注发生时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但人体内还有太多太多生化反应是需要氧化的要不你还呼吸氧气干嘛?分明高中哲学“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没学好嘛。

2、适度饮酒有助于延寿,但不同酒的类型之间并没有差别。

红葡萄酒因为在酿制过程中不去除葡萄皮与葡萄枝,被认为相对于白葡萄酒更富含抗氧化成分多酚而有助于延寿,但一方面临床观察发现本身抗氧化剂就无助于延寿,另一方面红葡萄酒相对于杜松子酒(金Gin酒、琴酒)等麦芽发酵酒类并没有更突出的延寿作用。那些卖安利、康宝莱保健品和红酒的神棍们也是够了,请不要再拿抗氧化剂来说事。

不过作为一个皮肤专科医生来讲,我在个别疾病过程中提倡大剂量应用抗氧化剂(例如最近的JID文章显示烟酰胺除了祛斑外甚至还能降低早期皮肤癌的发生率,当然烟酰胺能预防的皮肤癌绝大部分也并不影响寿命,这种小众的益处放在全人群中很容易被埋没),但绝对不提倡饮酒,因为酒精可能是各种皮肤非感染性炎(广义俗称的“过敏”)的共同加重因素,这些病的患者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年龄段内最好一点酒都别沾。

对于肿瘤来讲酒精是个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例是Hodgkin淋巴瘤,有统计35%的Hodgkin淋巴瘤患者摄取酒精后将诱发淋巴结区疼痛。如上文所述,这种饮酒诱发的疼痛可能在系统症状(B型症状)出现前乃至相应淋巴结肿大前就已出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并且疼痛很剧烈甚至能让酒鬼弃酒。当然后续研究并没能挖掘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人质疑临床上并没有观察到高达35%的频率。我不记得在哪看过说酒精也能诱发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疼痛来着,当然血管脂肪瘤与一般的脂肪瘤不同,本身就会疼痛。

3、在70岁以上时,体重超重者(超重overweight和肥胖obese还不是一个概念)比体重正常和体重过轻者预期寿命长。

这个现象与下面的运动时间、咖啡消耗量等相似,一并解释。

4、(在90plus研究的人群中)每天运动45分钟比15分钟延寿效果要好,每天运动3小时并不会更好。

我一直强调,流行病学只是研究相关而非研究因果,同时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解读流行病学报告时一定要始终保持这种理念,抱着批判吸收的态度才行。其实每天运动15分钟、45分钟和3个小时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人,他们的气质和其它生活习惯也不会完全一样,起作用的不一定是运动时间的差别而是气质和其它生活习惯的差别。

比如说这种每天运动3小时偏瘦体型的人经常是所谓的A型性格,争强好胜比如说“争做全国no.1”是其特征,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自然也就比B型性格的人高了。还好是学了皮肤科,这要是干个骨科之类的说不定还要再短寿10年。

5、每天喝2杯咖啡的延寿效果要比喝1杯和超过3杯好。

与上面运动时间的观察一样,我个人觉得这也是需要再评价的一点,因为每天喝2杯咖啡和喝3杯以上咖啡的根本也不是同一类人,因此预后差别也不一定是咖啡因引起的。比如说我虽然每天上班跟患者说要戒酒、戒辣椒、戒熬夜,但我自己是经常熬夜的人要不一天24小时哪里够我刷美剧、日剧的,有句话叫“生时何须多睡死后自会长眠”,我喝咖啡都是doubleespresso式的,喝2杯等于别人喝4杯了。但老祖宗讲“吃多少,用多少,天注定”,常熬夜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肯定交感神经系统的产物更多,自然也就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讲到这里就还要再提一下高中哲学教过的“事物的两面性”,即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坏的,外向的A型性格容易得心脑血管病,内向的C型性格容易得肿瘤,每天运动45分钟喝2杯咖啡的B型性格活得最长久。同理中医也绝对不是十全十美“无毒无副作用”、“标本兼治”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否则你以为日本人是傻X啊当年废汉(中)医兴西医。如果一个中医只知道鼓吹自己“无毒无副作用”、“标本兼治”,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他是个学渣看不出自己的缺点;二他根本不是中医而是个神棍。

西医的缺点我已经连续写了很多期,这期也算是,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往前翻看我的历史记录:

《西医检查化验的那点事——尽信之不如无》

《病理检查不是诊断的金标准,解读需谨慎——继续谈西医检查化验的那点事》

《感染性肉芽肿——病理医生偶尔也要喊救命的一组疾病》

《病理医生不看临床什么报告都发得出来——病理医生不懂临床病理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真正的西医是不会避讳揭自家短的,相反越是能揭自家短越是证明他对本学科认识的深入,在临床工作中就越是能扬长避短。长久以来西医也正是在不断发掘自身缺陷并广而告之的过程中不断共同自我完善进步的。而支撑这种自我批判的理论基础就是今天的主角——流行病学。那些吼我不懂中医是“中医黑”的人你们先好好自黑一下,假如你们自黑不起来的话证明你们自己也根本不懂中医,就别在那粉了。

可你从来就没有见过有中医会对本学科自我批判一下的,是真没有可以批判的吗?不可能,那就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了。其实无非是糊涂的人悟不出来,而聪明的人都在装糊涂。另外中医也缺乏类似流行病学这种理论体系来支持自我批判,以至于所谓“《医林改错》越改越错”。一个医生并不怕没有优点,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因为不是所有病不治都会死,有些病不治经年累月死撑着也能自愈,很多神棍靠忽悠,用安慰剂把病拖好也能积累很多粉丝,但万一是个学渣不知道自己的药有什么不良反应的就很容易把患者吃坏。

这就是吃“砒霜”吃出来的砷角化病和鳞癌,我昨天一天就看了两个吃中药吃出来的砷角化病患者,一个治牛皮癣的一个山东治哮喘的。砒霜是三氧化二砷,雄黄是四硫化四砷,雌黄是三硫化二砷,中医会用这些砷剂来治银屑病(牛皮癣)、哮喘、癫痫,这些病早已经有比砷剂低毒还便宜好用得多的西药,但仍有很多患者傻乎乎地跑去找神棍寻求“无毒”、“治根”的中药,结果就是长砷角化、皮肤鳞癌、肺癌、膀胱癌等等。是中药无毒副作用吗?狗屁,是中医没有毒理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某些中药有毒,知道也只是知道“有大毒”而不知道该怎么趋利避害。

全国除了贵州、湖南等地容易有这些化学元素中毒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外,其它省份的这类患者基本都是吃中药吃出来的,也算是中国特色。

人眼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眼瞎还要去开飞机,放宽对中医玩毒药的限制与盲人驾机无异。王院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他的认知还是有问题,“凡是药都有毒性,越是有毒的药越是好药”也就是个中医以毒攻毒的认知水平。我相信广大中医对王院长的吐槽更甚,因为他说出了一些“聪明人”一直在装糊涂竭力隐瞒的东西。

一个西医新药的上市要经过实验室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动物水平的临床前研究,接着过三期临床观察,上市了还有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毒副作用大的药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在临床观察和上市后监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会再检讨,然后发文章告诉所有医生如何去避免,假如出现不可预知的严重不良反应时则会被直接退市。我有机会再讲今天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绝对不是“越有毒的药越是好药”这种妄人谬论。其实我国对中药的管制已经够松的了,大陆版的安宫牛黄丸还含雄黄和朱砂(硫化汞),香港版的安宫牛黄丸则是不含雄黄和朱砂的了,但也没见到有中医去临床试验观察一下去除雄黄和朱砂对于安宫牛黄丸疗效到底有没有影响,有啥子影响。唉,中医从来都是讲究拍脑袋而不是玩临床实证的(05年有人在珠海报道的“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安全性评价”那种狗屁文章就不要拿来说事了)。

明代皇帝平均寿命那么短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含朱砂的丹药吃得太多好不好,还延年益寿的上品呢,中医典籍里的这种谬误太多太多。

关于这个研究的最颠覆性结论也是点睛之笔还是下面这个:

6、很多既往临床诊断为老年痴呆(Alzheimer病)的患者后经尸检证实实为血管性痴呆,低血压是诱发因素,运动、饮酒、喝咖啡等升血压生活习惯可能有保护作用。

我读书的时候病理教的是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中会出现细胞外淀粉样斑块extracellularamyloidplaques和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intraneuronalneurofibrillarytangles,但在90plus观察中发现很多被医生临床诊断为老年痴呆的患者死后尸检,大脑内并没有斑块和缠结,而是有多发的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及其引起的脑萎缩,即逝者非老年痴呆而实为血管性痴呆。低血压是罹患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有运动、饮酒、喝咖啡等升血压生活习惯的老人罹患血管性痴呆的几率降低。

瞠目结舌吧,高血压容易爆血管脑出血大家就都知道了,但低血压则容易引起多发的轻症脑血栓最终仍然要你命而你却不知道,恐怖吧。还是应了那句话,没有什么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坏的。其实随着年纪增长而血压升高,只要不爆血管,实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与适应机制。

其实高血压、静脉曲张、痔疮、劲椎病、腰椎病、退行性膝关节炎等等都是人类直立行走带来的副产品,而爬行的动物甚少长这些病。大家如果住过老楼就知道,水(血)往低处流,老楼的顶楼因为供水管锈蚀阻塞而容易水压不足,一如老年人血压低时脑供血不足而血管性痴呆,必须加泵加压供水顶楼才能有水用。人随着年纪增长血压增高则是相似为了保证位于“顶楼”的脑供血的适应性改变。同理因为血往低处流,下肢和臀部血管腔内流体静压大,静脉淤积扩张则形成了痔疮与静脉曲张,老楼经常爆下水道就跟老年人长静脉曲张和淤积性皮炎是一个道理,流体静压大最终撑爆了年久失修的下水道和下肢静脉。

而劲椎病和腰椎病就更容易理解了,站了一辈子人类大脑就压了颈椎一辈子,上半身就压了腰椎一辈子,以至于年纪大了脊柱椎体都被压成鱼骨样改变甚至身高都能压矮了1-2寸。

上面的是年轻人健康的脊柱,越往下越是年老经年累月被压迫退行性变的脊柱,地心引力这么简单的道理还有那么多傻X中医瞎忽悠要给你辨个“风湿”,毛!骨刺是你吃个中药就能溶解的?怎么不先把你的胃给融了?XXX胶囊那种什么风湿、类风湿、颈肩痛、腰腿痛不同发病机制的病都用同一种药去治的唯一可能就是它的胶囊壳子是止疼药!

这可不是段子,因为还有下面:

我早说过,中医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纯属谋财害命,中医的年代中国人知道个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饿死就不错了,血压计和抽血检查都是西医的方法,中医望闻问切能诊断三高?能判断药物疗效?谁说西医不忌口的,没有西医告诉中医这世界上有“三高”之前,中国人是不忌吃猪油、盐腌咸菜和甜食的好不好。中医忌来忌去无非也就是忌个虾蟹牛羊,西医忌口的东西海了去了你们不知道而已,已为人父母的应该都听过苯丙酮尿症吧,中医知道苯丙酮尿症该忌什么口吗?大家做人都长点心眼吧,很多中医真的是跟中国奶粉没啥差别。

不幸得了劲椎病、腰椎病、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老老实实地找个枕颌带吊脖子或者吊单杠晒咸鱼去对抗地心引力君吧,已经椎管狭窄有截瘫之虞的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瞎胡搞的神棍推拿师分分钟教你下半辈子坐轮椅,器质性疾病灌汤药则绝对是延误病情。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研究,BBC纪录片报道的EatFastandLiveLonger进食、节食与长寿。

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样有一部分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统计发现年至年的“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不降而反升了6年(人富了容易nozuonodie飙车酗酒马上风,但穷的时候也有割腕跳楼烧炭的,这些细节能否相互抵消我们就暂且忽略了吧)。在动物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个现象,假如你严格限制受饲养动物的饮食,它们的寿命会显著延长,为什么呢?

人类有一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缺陷的疾病叫做Laron综合征,表面上他们显而易见的一个特征是侏儒,但更惊人的一个表现是尽管他们中有的人生活习惯非常差,吸烟、酗酒吃高热量食物等等无恶不作,但是他们对“西方杀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几乎免疫。

箭头所指的IGF-1基因敲除小鼠是鼠类的Laron综合征模型,比同种类同性别同月龄的正常小鼠寿命要显著延长40%。

那么既然IGF-1是这么不利于长寿的一个基因产物,在人体内什么是最常见的IGF-1刺激物呢?答案就是进食eat,尤其是高蛋白质如肉类食物。至此IGF-1基因就将禁食fast与长寿livelonger关联了起来,从而引发了下列的观察研究。

ps:在我们古老的东方先秦即有“辟谷”之说,“肉食者鄙”或者“肉食者谋之”,古中国肉是赵家人才吃得起的,平头百姓除了吃谷还能吃啥?那些吃阿胶(牛皮、驴皮)补血的也是一个德行,吃阿胶是比吃谷子更补血点,但前提是古时候穷人吃不起红肉啊,现在我们都社会主义人人有红肉吃了还反过去吃阿胶来补血的大体就有点冥顽不化了(现在阿胶可炒的比红肉贵多了)。故古中国只有谷子吃还“辟谷”的其实也就是禁食了,至于辟谷长寿的真正原理古中国就百家拍脑门争鸣了,有“服气”的有喝神仙水的有吃药的不一而足,中国人这种好妄想而不求实证的坏习惯一直贻错至今。

在这个禁食-长寿的研究中,一开始禁食的主要还是高蛋白质食物即“辟肉”,与我国的“辟谷”还是有些差别的。当你进食大量蛋白质时,会刺激体内产生大量的IGF-1,使你的细胞进入了一种“go!go!”模式,持续分裂增殖,生长增殖过快以至于某些损伤不能得到有效的修复,进而引起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就好像你开车总喜欢猛轰油门而从来不去4S店保养一样。而当IGF-1水平降低时,细胞分裂增殖减缓,开始修复已有细胞的损伤,像我在“安捷莉娜朱莉切除双乳可不是因为她胸大无脑”那一期提到过的基因损伤则可能在此时得到修复,从而避免肿瘤的发生。

这些绿色的是新生的大脑神经元,在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禁食有助于大脑的自我修复。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个是讲得通的,我们的祖先在打不到猎物饿肚子的日子里他们的大脑可能会变得更聪明,从而在下次狩猎过程中获得生存竞争优势否则就蠢死了lol,能够再次打到猎物生存下来的便逐代把这种能力遗传给了今天的我们,所以说“穷则思变”、“肉食者鄙”是有道理的。

这是一个小鼠迷宫实验,被实验的是一种Alzheimer老年痴呆模型鼠,即这种小鼠会早年出现记忆力减退,在迷宫中找到食物所花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研究发现这种小鼠在隔日喂食的状态下Alzheimer老年痴呆的发病会明显推迟,而在天天喂食高脂高糖饮食时,Alzheimer老年痴呆的症状会更早出现。

为了达到降低血IGF-1水平,科学家们观察了非常多的不同生活习惯,比如说这些不吃肉而专门吃素的vegetarian

他们可能一个早餐要吃这么大一盆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原理也很简单,素食里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纤维占了绝大部分,因此能量密度很低,你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来进食相对体积更大的食物。《动物世界》里食草动物一天到头总是在低头咀嚼,而狮子等食肉动物可能吃一顿能消化好几天的差别就在这里。

vegetarian的有些生活习惯与我们恰恰相反,比如说我们弃果皮吃果肉,而他们恰恰只吃果皮而丢掉果肉,因为绝大部分的营养素都在果皮里,果肉则主要是糖分等热量。结果确实这位被观察的vegetarian身体各项指标比我们的主持人要好很多,但显然这种生活习惯除了退休没事干的外绝大部分人是接受不了的。

接着我们的主持人试验了一下连续禁食对于血IGF-1水平的影响

在摄制组其他人大快朵颐之时他每天只能喝一杯50卡路里的速溶汤,连续三天半

禁食86小时后抽血复检

阴影区域是人类正常血IGF-1范围,蓝色的是美国人的平均血IGF-1水平,红色的是主持人禁食前的血IGF-1水平,而绿色的则是主持人禁食86小时后的血IGF-1,降低了接近一半。然而显而易见,这种连续性禁食并不利于生物体的长期坚持,否则就不会有种疾病叫做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了(注意这个营养不良是malnutrition,跟什么甲营养不良onychodystrophy、毛发硫营养不良trichothiodystrophy、女阴营养不良dystrophyofvulva的营养不良dystrophy不是一回事,请读中文书的西医们不要望文生义)。

接着我们求实而又有献身精神的主持人又尝试了隔日禁食alternatedayfasting

此时在禁食日并不是像前面连续性禁食研究那样每天只喝一杯50卡路里的汤,而是女性可以进食-卡路里,男性可以进食-卡路里的一个午餐,约相当于日常卡路里需要量的25%。

在非禁食日可以敞开肚子随便吃。这种隔日禁食看起来显然比前面的每日缩食和连续性禁食要更容易坚持,但有效吗?而且你确保不是在逗我,因为一个人饿了一整天分分钟第二天会吃得更多喔!

结果发现在体重超标的减肥人群对照研究中发现,在6个月的时间内,隔日禁食组体重降低量比对照组多5磅,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尽管饿了一整天,绝大部分人在非禁食日也仅仅比平时多吃了10%,而不是禁食日少吃了的那75%,即隔日进食法平均每天你能减少卡路里摄入约(75%-10%)/2=32.5%。有意思的是对照研究同时发现,不论你在非禁食日是正常饮食,还是高脂高糖的垃圾饮食,只要还是那%的日常卡路里需要量,则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在研究终止时,正常饮食和垃圾饮食两组隔日禁食个体的血脂、血压降低程度并没有差别。

所以这里我就又来头脑风暴了,就这个问题我咨询过我很信任的一个内分泌科同学:

一、他同意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不能吃糖,而是只要你进食的糖分能够有相对应的胰岛素来代谢,则完全不会对你的血糖水平有任何影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糖吃多了多打几个单位胰岛素就是了。

二、不论你吃什么都好,在体内最终都是消化代谢成葡萄糖或者酮体来供给机体使用的,并不是像某些神棍吹的那样绿豆、南瓜能降糖,到了体内它们一样都是异生成糖来被机体利用,少吃多运动才能降糖,否则除非吃药,吃什么都是升血糖的,那些神棍分明没读过高中化学的能量守恒定律。

三、血糖升高仅仅只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表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是正常的,只是体内胰岛功能完全丧失需要提供外源性胰岛素,给予外源性胰岛素使他们的血胰岛素水平正常则完全不会对他们的远期寿命有任何影响。

这种家长也是智商缺陷,老军医治肿瘤、糖尿病、高血压?你去军队里找个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给我看看?老军医都是卫生兵出身能看个脚气、股癣、打个三角绷带就不错了。10岁这种早发的糖尿病多数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确实是不用吃药因为没有用(2型糖尿病吃药才有用),只是胰岛素针必须得打因为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丧失体内根本不产生。那些傻逼分不清1型和2型糖尿病,跟你说“胰岛素千万不能打”的中医你们千万不能信,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就是谋财害命,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就是谋财害命,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就是谋财害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四、关键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所谓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胰岛功能尚存,因为肥胖等因素出现了自身胰岛素没有正常人那么好用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需要提供额外的胰岛素或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才能控制住血糖。此时因为能量守恒,吃多了就需要额外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够压制住血糖的表征,但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则跟IGF-1一样是多种远期并发症尤其是肿瘤的根源。故少吃多运动减肥减轻胰岛素抵抗才是2型糖尿病的根治之路,此时胰岛素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吃中药撑死了能够达到与胰岛素增敏剂相似的疗效而且疗效完全不确定,因为中医的年代不饿死人就不错了,拿什么物质条件去长2型糖尿病?中医管糖尿病叫消渴症根本不知道与糖有半毛钱关系。

最后,主持人开始尝试并坚持5/2禁食法,即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禁食。禁食日仍然是25%日常卡路里需要量的能量摄取。按照(%*2+25%*2+%*3)/7=81.43%,相当于平均每天减少了近19%的能量摄取,而且显而易见这种双休日禁食法更适于长期坚持。

5周过后这哥们的裤腰带上多打了几个孔

体重下降了1英石即14磅,体脂指数由27%下降到了19.1%。

与之前的86小时连续性禁食一样,血IGF-1水平也得到了50%左右的降低,血糖、血脂等等都同时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当然一贯地,西医流行病学并不是玩一对一诊疗,而是讲究人群水平的群防群治,间歇式禁食与降低IGF-1是否对于每个人都合适、对于哪些人更合适,持之以恒是否真的能有效延寿还有待于更大样本量、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因为这个禁食与IGF-1的研究结果明显部分与90plus观察有所冲突,因为在90plus的观察中“在70岁以上时,体重超重者比体重正常和体重过轻者预期寿命长”,而禁食会引起减重而不是增重。一方面是上文已经提及的年龄过高时血压太低可能有害健康(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坏的);另一方面长寿的人可能除了生活习惯外确实还是有些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比如Laron综合征患者即便肥胖但仍然对很多老年病免疫。

中医之堕落,看此人足矣。这tm也叫做解释?!还有7个人点赞,这智商还能玩手机也真是奇迹了。中医从来就不讲求实证,玩的就是拍脑袋痴人妄想,还吸烟“温肺祛霾”?

我常举的这个中医辨证一氧化碳中毒的例子也是,水分子是两个H一个O一样的东西也有中医拿来辩证一番,居然还不是孤例。

我不知道这二货是怎么学会跟西医一样查文献发现吸烟的人较少罹患帕金森病的,可惜他只学会了个形而没学到神,根本不懂得流行病学只是研究相关而非研究因果,流行病学资料一定要批判吸收而不能全信,如果没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就会被误导。我还能查到有文献观察到吸烟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后的治疗效果比不吸烟的患者要好呢,其实这些现象非常好解释,你只需要一点更发散的思维,而根本不需要故弄玄虚扯什么寒热虚实。

1、全人群水平来说一个吃喝嫖赌抽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而好好先生相对来讲不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这已经有太多太多资料证实。

2、具体到个人,一个人吃喝嫖赌抽才得了心血管病,而另外一个人不吃喝嫖赌抽也同样得了心血管病,明显是后者可能罹患有其它比吸烟喝酒更致命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比如说高脂血症。

3、吸烟者的心血管病通常发病更早,他可能40岁就发病了,而普通人的心血管病发病更晚,可能70岁才发病,你去比较一个40岁和一个70岁的心血管病人的预后,这科学吗?

4、跟那个淮北岁每天喝一斤酒的老太一样,假如也有一个每天吸4包烟的岁老烟枪,她们之所以能活那么久肯定不是因为她们喝酒抽烟(换个人早死了,反过来讲她们要是不喝酒抽烟说不定活到岁了),而是有某(些)个基因能让她们这样折腾也不要命,就好像Laron综合征患者再吃喝嫖赌抽甚至体重超重也不会得糖尿病和肿瘤一样。是这个基因使得这些人不容易得帕金森病、不容易得心血管病,而不是喝酒抽烟。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也同样是高中水平的哲学,你们这帮中医不要总是抓着个表象就顺着胡诌,多尝试像AlphaGo一样deepmind深度思维一下。

吸烟可以肯定的益处是减肥,并且因为体重减轻,吸烟者的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发病率比普通人低,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说不定也会因为减重而降低,当然我上面介绍了那么多种禁食减重的方法还有吊单杠对抗地心引力君,谁还要去吸烟减肥的话我就只能说祝你有个好基因了。

SurjanaD,etal.OralnicotinamidereducesactinickeratosesinphaseIIdouble-blinde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InvestDermatol.May;(5):-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wh/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