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变七
来源:医影在线
女,36岁,近半年发现左侧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血压正常,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左腹膨隆,左肾体积增大,其前部见mm×mm×mm大小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可见斑片样低密度区,CT值约20HU,另可见散在的少许小点状高密度钙化影,相应部位脏器(胰腺、胃、脾脏及其血管)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块影不均匀强化,但远不及正常肾实质,其中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改变;肝脏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脾脏体积增大,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左胸腔内见少量胸水。
手术病理结果:肿块切面呈灰白色,有坏死,起源于左肾上极前部,因肿块巨大突破左肾包膜,侵及腹膜、网膜等结构,与左侧腹壁粘连而未能完整切除;病理报告: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年Wilms作详细报道而称Wilms瘤,也称肾胚胎瘤、腺肉瘤。其来自不成熟的肾实质,为小儿腹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少数的肾母细胞瘤发生在成人,称为成人肾母细胞瘤。其起源于未分化的间胚叶组织,可化生为肌肉、脂肪、血管、软骨及骨组织等,常位于肾脏一极,周围有假性包膜。成人肾母细胞瘤多发生于15~84岁,女性稍多于男性,在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有低热,血尿不常见(未侵犯集合系统),肿瘤往往生长迅速,直径可达20~30cm,肿块内可有坏死、出血、钙化及囊变。
成人肾母细胞瘤在放射学上有几个特点:①多位于肾包膜下的肾皮质部,故常表现为自肾向外延伸的肾肿块,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并可发生钙化。②静脉肾盂造影多为“无功能”肾,或有肾盂、肾盏被牵拉、压迫、侵蚀变形等征象。③CT表现为一起源于肾皮质的大而境界清楚的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平扫肿瘤密度低于正常肾组织,其内常见大片状低密度区为脂肪或坏死组织,增强后肿瘤的实性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与明显增强的肾脏形成鲜明对比,勾出清楚的肿物边界,未受累肾部分的CT值可高达HU以上,表现为肿瘤周边的新月形或厚薄不均的半环状高密度影,称边缘征,约75%的病例有一假包膜。④血管造影示此瘤为一少血管肿瘤,肿瘤血管进入瘤内呈一“实性面条状”或“葡萄藤蔓状”影,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常有瘤栓。
本病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肾癌。肾母细胞瘤常肿块巨大,有完整包膜,肾功能较好,肾盂、肾盏变形移位,肿块边缘较清,常向肾外发展。早期往往无血尿,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肾动脉造影少血供,供养血管纤细,见“实性面条状”或“葡萄藤蔓状”血管影,无动静脉瘘。而肾癌肿块常<10cm,常向肾内发展,与正常肾质界限不清,无包膜,肾盂肾盏受侵,临床有血尿,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肾动脉造影常见动静脉瘘。②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肾形态常能保持而移位明显;而肾母细胞瘤致肾变形,移位不常见;神经母细胞瘤钙化率高于肾母细胞瘤。③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均表现为肾实质占位,边界较清而密度不均,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体一般较小,强化明显,薄层CT扫描能发现脂肪。
对于肾肿瘤,如果肿块大、生长快、强化不明显、肿块有完整的包膜,患者年龄40岁,应该想到成人肾母细胞瘤的可能。如果血管造影能见到“蔓藤状”或“细面条状”血管,则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上一篇文章: 肾脏病变
- 下一篇文章: 肾脏错构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