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下肿物,如何诊断

作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王恒琨、王仁欣、郑晓涛),超声科(曲雪凌);医院口腔科(巩艳玲)

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耳垂下一肿物,无局部麻木感,无面瘫症状,缓慢增大。

查体:左侧耳垂下可扪及一肿物,边界欠清,质地中等,约4.0cm×2.0cm×2.0cm,活动度可,无明显按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双侧侧腮腺导管口无明显红肿、溢脓。

彩超:左侧耳垂下可见一范围约3.4cm×2.2cm×1.6cm稍低回声组织,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诊断:左侧耳垂下局部低回声组织,考虑脂肪组织(图1)。

图1超声示左腮腺低回声信号

腮腺CT:左侧腮腺占位,见一椭圆形脂肪样密度影,大小约3.5cm×2.0cm×2.0cm,密度均匀,边界清,周围结构受压。

诊断:左侧腮腺占位,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图2)。

图2CT示左侧腮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的包块

行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于全麻下行常规腮腺类S形切口,翻瓣后,见肿物位于腮腺尾,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完整将其切除。病理诊断:(左侧腮腺)符合脂肪瘤(图3)。

图3左侧腮腺腺泡、导管及脂肪瘤病变(HE×40)

讨论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间叶肿瘤,常见于背部、臀部及四肢,发生在头颈部相对少见,约占13%,又以后颈部皮下组织处多见。而发生在口腔、咽、喉、腮腺则非常罕见,腮腺脂肪瘤占腮腺肿瘤的0.6%~4.4%。高发年龄为50~70岁,其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3∶1。左侧多于右侧,大约比例为5∶1。

腮腺脂肪瘤和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瘤一样,通常表现为无明显不适的、缓慢生长、边界清楚的、非对称性肿块,可突向周围结缔组织。若沿着胸锁乳突肌和咬肌之间生长,形成上颈部非对称性的软组织肿块。当突向咽旁间隙时,可造成咽侧壁和扁桃体移位。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肥胖、糖尿病、射线、内分泌紊乱、注射胰岛素、激素治疗和创伤等有关。

本例为53岁男性患者,发生左侧腮腺,与Dispenza等报道相似,但尚未发现上述可能的致病原因。腮腺肿物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有超声、CT、MRI等。超声由于其快速、简捷、低廉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超声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回声包块,但偶尔也可表现为等回声或高回声。当在CT表现为偶有间隔,密度均匀的包块,且CT值在-~-50HU,我们可以诊断为脂肪瘤。

MRI通过T1和T2加权影像的信号密度的对比,可显示为皮下组织内界限清楚的包块,外有一明显“黑色边缘”。而且相比CT,MRI则能很好地显示脂肪瘤与周围脂肪组织的界限,这就使其成为这类肿瘤理想的检查方法。

在本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组织,CT表现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的包块,为我们术前诊断为脂肪瘤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考虑MRI费用较高,且对本例来讲,并不能影响术前诊断和手术入路,故未行MRI检查。

手术同其他的腮腺良性病变相同,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注意对面神经各分支的保护,术后复发率较低。该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现无复发征兆。

准确的临床查体和辅助检查如超声、CT、MRI的合理应用,可以正确的诊断腮腺脂肪瘤。而且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病变的位置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年10月第7卷第19期









































四川白癜风
吉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wh/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