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腹部巨大肿块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

肾透明细胞肉瘤较为罕见且影像与Wilms瘤难以鉴别,现结合在ACR网站上发布的关于肾透明细胞肉瘤的病例,介绍如下。

病史:28个月男性患儿一周前发现左腹部可触及的肿块。

影像表现:轴位及冠状位增强CT表现为左肾髓质内巨大肿块(箭头所示),形态规整并伴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显示不均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区,与坏死及囊性变有关。图一所示:左侧肾上腺未见异常(箭头所示)。图三所示:腹主动脉旁见增大淋巴结,考虑为转移淋巴结。

本例诊断: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

鉴别诊断:透明细胞肉瘤,Wilms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肾细胞癌,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病理生理: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病变。组织形态表现多样,其中黏液型相对多见。

临床分期:目前普遍采用的国家Wilms瘤研究的分期法。I期:肿瘤局限于肾脏,肾包膜完整,手术切缘没有肿瘤残存;I期:肿瘤扩展至肾外,但可完整切除,肾脏周围受侵,肾外血管受侵或有瘤栓形成,手术切缘或切缘以外没有肿瘤残存;III期无法手术完整切除,有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IV期:存在血源性转移,重要脏器转移,腹腔外淋巴结转移。

转移:多发现骨和脑转移,40%到60%病例中会发现骨转移,高于Wilms瘤骨转移瘤,此为诊断的一个指标;化疗可以有效降低转移率,但由于脑血屏障,相对于其他远处转移而言,脑部复发转移较高。近60%会发生淋巴结转移。

遗传学:没有报道证明存在种系基因突变与透明细胞肉瘤有相关性,这与Wilms瘤是不同的。TP53的突变/过表达有被发现,但结果是不确定的。

流行病学:透明细胞肉瘤占儿童肾肿瘤中5%,仅次于Wilms瘤。平均年龄3岁。小于6个月的儿童,透明细胞肉瘤断罕见。多发于男性(男女2:1)。

临床表现:局部腹部隆起,触及腹部肿块。罕见症状:呕吐高血压。

影像学特点:一般表现:透明细胞肉瘤有较少的特异性表现,难以与Wilms瘤鉴别,所以需要组织病理学诊断。相对于Wilms瘤,多为单侧;多发生骨转移。CT表现:边界清晰的肿块;内部可见坏死和囊变;呈不均匀增强;容易出现浸润肾外组织;少数情况下发现血管侵犯;骨扫描对于分期较为有意义。

治疗及预后:对于局限性肿物型手术切除;化疗(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依托泊苷)用于I到III期患者,第IV期的病人应包括卡铂。除I期患者,其余应该行放疗。预后:复发率20%到40%,中位数24个月。较Wilms瘤,透明细胞肉瘤预后较差,但目前由于化疗治疗使之有相似的预后。

编辑:刘芳

猜你喜欢1.儿童肾结石检查:首选超声慎用CT点击查看

2.极易误诊:乏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点击查看

聊天框回复「绑定」,获取5个丁当







































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
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wh/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