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外科专家罗成华腹膜后肿瘤术前的CT检

CT是腹膜后肿瘤术前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它用于发现腹膜后肿瘤、判定肿瘤特征、分析肿瘤来源,具有较强可靠性。

近年CT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腹膜后肿瘤,该检查图像清晰,80%-90%可发现直径2cm以上的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密度、边界等,能明确显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的程度,周围脏器、血管的移位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如必要可增强以显示主要血管、输尿管位置、双侧肾功能。对于腹膜后肿瘤术后病人的随访,CT亦被列入常规检查项目。

实质性肿瘤

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较高,故CT值较高,假性囊肿型肿瘤质地均匀,密度低,CT值也低,混合性肿瘤质地不均匀,CT值范围大。

脂肪瘤

脂肪瘤的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锐利,CT值接近于正常脂肪组织;脂肪肉瘤的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具有浸润性,CT值大于正常脂肪,但均在-80Hu~-Hu间。

平滑肌肉瘤或畸胎瘤

肿瘤内出现大块坏死或高低密度不均匀,可见于平滑肌肉瘤或畸胎瘤,CT图像上大块坏死表现为肿瘤内的低密度区,CT值可在0~15Hu之间,如有出血,CT值也可增高。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于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胰腺周围呈分散或融合成块的肿大淋巴结影。

多血管性血管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

多血管性血管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CT片上血管性增强值大。临床表现有而茶酚胺过多和在主动脉旁有肿块时,提示为副神经节瘤,CT表现为均匀一致低密度肿块,增强后改变不明显。

专家介绍

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Fellow,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擅长疑难腹膜后肿瘤及复杂盆底、肛肠外科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诊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例以上。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10余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万元。

已出版《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Tumors: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模拟医学分会会长、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医学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来源:spanal医学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wh/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