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阴阳五行新解一篇值得仔细研

引言

“阴阳五行”,两千年来,许多哲人大家多有解释,见仁见智之言论载诸典籍。本人不敢妄加臆断。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间不断有人将“阴阳五行”贬斥为“迷信”、“封建”、“落后”、“不科学”、“没有推演”、“阻碍现代科学发展”的东西,而且每每都是与中医捆绑在一起来贬斥的。远的如年余云岫要废止中医,近的如建国初王斌要把中医同封建社会一同消灭。此后,中医一直处于“被改造”的命运。时至今日,主张“废医存药”的尚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把中医看作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我记得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中医的奥秘一旦被破解,将引起一场(医学)革命。年中医正处在艰难时刻,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第五大发明,将在21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辉。”(《中医复兴论》序言)毛泽东也说过中医药是一个宝库。

  为什么同对一个中医,竟然有如此天上地下的褒贬呢?

  记得十年动乱时期,我目击一群“造反”者焚烧、砸烂文物的场景。他们也是把迷信、封建、反动这些字眼加给文物。可怜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毁灭掉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试问:余云岫、王斌二位知道阴阳五行与中医吗?知道中医是怎样愈病的吗?我敢断言,他们根本不懂为什么中医以阴阳五行作核心理念。

  20世纪初,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鲁迅诸位先生认为:中医诚可以愈病,却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这个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人回答过。但是,钱学森先生预言了中医对世界医学未来的影响;而邓铁涛先生年降服“非典”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实力。

  中医为什么会从冷落中复兴?中医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医学?中医是怎样愈病的?“阴阳五行”是什么?为什么中医与“阴阳五行”灵肉交融?对这些问题,我陋不自揣,试图以现代人的思维、以现代人的观念、以现代语言表述一通,索性也把“阴阳五行”与中医捆绑起来一同理论。若海内外师友不吝赐教,则为幸甚!

  一、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哲学,是人文哲学?是思维哲学?是生命哲学?且不必讨论,先看清内涵再说。它具有哲学的一切特征,即无定论性、宏观性、普遍性、抽象性,古今中外哪一个学者也不可能说出阴阳五行属于哪一个领域。军事家研究它用于制胜强敌,中国的兵法崇尚“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为上”(如墨子之“非攻”篇);以“一战而胜者为中”(如“围魏救赵”)。这种军事思想是从哪儿来的?阴阳五行!墨子与孙子不过是用了五行中“依赖”与“制约”关系发生的“变化”而已。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论天下三分之策,同样是阴阳五行中的依赖与制约构成的三角关系。赤壁战败,曹操逃命华容道,诸葛亮深知关羽不会杀曹操而特令关羽赴华容;诸葛亮为推卸不杀曹之责而命关羽立军令状。为什么?如杀曹则破坏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鼎足形势,蜀国便无存在的依托,这是在政治上运用阴阳五行。此外,经济学家研究阴阳五行可有富民强国之策;厨艺家研究阴阳五行可以调和众口。今天我重新解释阴阳五行,是为了中医用以疗疾养生。阴阳五行是无定论性的,可以从任何方向解释。

  古人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衍生出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谷、五果、五蔬、五畜、五藏……配以生、克、制、化,形成一个有秩序的“五”的关系。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满于神权统治,提出这个原始的“原子说”,认为宇宙万物是五种物质组成,以反对神权统治(《十批判书》)。对于几千年以来的文化遗存,人们有不同的认知,这是很自然的事。一切解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读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也。

  我对阴阳五行的解释,是从什么方向去认识的呢?《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有一段讲阴阳五行的话:“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段话说得好极了,指出了研究阴阳五行的方向,说明了阴阳五行的内容,而且断言为医不通晓阴阳五行是不可以的。

  所谓“五运”,便是五行。古代五运与五行同指五项运动。运字不用说,“军”在走动这不是运动吗?行字为彳亍组成,彳读音CHI,在甲骨文为脚、胫、股相连之象,意为向前迈步;亍读音“CHU”,意为止步。一迈一止即向前移动。所以说运与行都作运动解。

  “阴阳”在这里的意义很明确,阴为静态,为具象有形质的东西;阳为动能,是无形质、无象的东西;而阴阳是普遍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这个东西在运动,五项运动(五行)。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这是说阴阳五行运动乃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个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而用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如把金水木火土看作是五种物质,无论如何你也说不通生杀变化的深邃内涵,只有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才能说通。

  金水木火土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项运动,所以称“五运”、“五行”。金不是金银铜铁,水不是氢二氧一,木不是松柏杨柳,而是宇宙万物的五行运动。什么运动呢?自然之规律的运动、万物之纲纪的运动、生杀之本始的运动、变化之父母的运动,你说什么运动符合这些条件呢?

  我们先认知一下什么是道?《说文解字》解作:行走的道;那么宇宙万物行走的道又是什么呢?用现代语言说,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然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运动规律,就是天地之道。

  什么是纲纪呢?“纲”是一个大网的纲绳,提起纲,不论网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举了起来;“纪”是制丝人把丝的每一端都归于一纪之中,只要握住纪,丝无论多少,便被提了起来。

  “万物之纲纪”,这里是指五行阴阳运动把宇宙间纷繁复杂万万千千的事物归纳在五行运动之中,万物的生死盛衰一切变化的发生,一切发生的根据,一切变化的原因,尽在五行阴阳运动之中。反过来说,我们掌握了五行阴阳运动的规律,便了解了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由来与根据。我们看到,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是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规律。

  这是《内经?天元纪大论》告诉我们的。《天元纪大论》的作者是谁,不可知,但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是对五行阴阳深邃的概括论断。这是阴阳五行的研究方向,是可信的。从先秦至今,研究阴阳五行的学者很多,说法也不尽相同。古人的研究是古代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不能亦步亦趋按古人的足印走,而要继承,发扬。继承,不是复古;发扬,则要有新内容,起码要用现代人的思维、现代人的语言去表述,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我想,阴阳五行应该是大众可以理解的阴阳五行,应该是现代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是生命的根本,是一切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原因。这不是生命科学吗?宇宙万物的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据既然归纳为五大运动,那么这五大运动是什么呢?我们在研究了前人的见解之后,认识到阴阳五行运动是宇宙万物之间的普遍规律——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是五大运动的均势平衡状态。

  天地之常道,即生命的常态,可称生态。在生命的常态之中,也即生态之中,表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五大生命能力。这是阴阳五行运动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保障生命的本能,是医学家研究阴阳五行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医生,必须通晓阴阳五行与生命五大本能,因为这是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本;掌握了这个根本,你便掌握了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权衡,这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认识生命的智慧,所以《天元纪大论》说:“可不通乎!”

二、五行运动中的“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是把天(大自然)与人合二为一来看的“天人合一”观。什么是天人合一呢?天人一体,大自然中有我,我中有大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便是我,我也是你。有了“天人合一”观,才可以研究阴阳五行。

  1、阴阳离合而生杀

  在五行运动中,阴阳离合而生杀是什么?无形无象的动能为阳,有形有质的静物质为阴,阴与阳合,便是生命的形成。一个有形的质,含入了无形的动能,或者说无形的动能附在了有形的物质,一个生命物生出来了。你看,一个精子附在一个卵子中,一个生命物便生出来了。

  一切动植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是阴含阳附,即“阴阳合德”而生;“阴阳离决”而死。什么是阴阳离决呢?一个动物生命存在时,身体器官每个细胞都是在运动的,如果这个动能离开了身体、器官与细胞,也就是动能与形质分离决裂了,这个动物便死亡了。所以说阴阳离合而生杀——阴阳离合便是生与杀的根本。   2、相互依赖而生存

  阴阳合德,开始有了生命,但生命要持续下去,必须要依赖他物。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生命必须是在相互依赖中才能生存。想想看,阳光、空气、水与大地是万物所依赖;牛羊及其它食草动物要依赖草木;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也有食与被食的关系。昆虫依赖草木,鸟类又依赖昆虫……这个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条链,而是横竖曲直多维交织的立体网络。

  这里说的相互依赖,不是单指营养,还有多种共生关系。如天麻与密环菌、蚂蚁与蚜虫、白蚁与体内的鞭毛虫、寄生虫、寄生植物、菌类、寄生草类等等,包括生存的多方面。总之,宇宙间没有一个生物是可以单独生存下来的。而且每个物种都不可少,因为缺了一个会使另外一个或几个失去依赖,造成另外物种的灭绝或灾难。这就是天地之道——万物相互依赖而共生共存。

  3、相互制约而均势

  生物在相互依赖中,必然会发生制约。我们只说昆虫与草木之间、鸟类与昆虫之间、牛羊麋兔与草木之间、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凡食草动物皆依赖草木,草木生长多少,制约着食草动物多少;食草木动物多少,制约着食肉动物多少。而草木生长又受到天地风晴雨露的制约。因而,草木生长、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都是受天气的制约,食者与被食者相互制约;总之,制约是依赖中产生的,没有依赖便没有制约,没有制约的生命会走向灭亡,依赖与制约都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一物种失去制约,必会因自我膨胀而灭亡。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动“除四害”,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遭到被消灭的命运。如果麻雀被大量杀死,农田的害虫便不受制约地大量繁殖。农田被迫施用农药,害虫被毒死,鸟类也因吃了被毒死的害虫中毒而死,导致麻雀、喜鹊、乌鸦很多鸟类急剧减少,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至今农田仍旧依靠农药,因而鸟类繁殖困难。

  五十年来,每日三餐之中,粮食、蔬菜、水果,哪一样不含农药?谁知道我们的子孙到哪一代才能不吃农药!这是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昆虫失去制约而导致的恶果。宇宙万物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中相互磨合,形成均势平衡,是大自然的生态,一旦人为破坏,决不是人可以重建的,一定要等到大自然重新磨合,才能再一次出现生态的均势平衡。

  4、相互变化而常新?

  宇宙万物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生存,这是天地之道,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蕴含在依赖与制约中的,是变化。草原变成了牛群、羊群;牛羊一部分变成了食肉的猛禽、猛兽……这是变化,宏观的变化。

  宏观变化是从微观变化而来的,说宏观变化自应概括地看微观变化,如动物体内营养代谢、基础代谢……这些都是概括在生命过程之中的,“宇宙万物之间与万物自身”这个提法,自然是宏观和微观都在其中。一个人的生命,一株草的生命,一个细菌的生命,一个细胞的生命,是平等的、并列的,大自然中没有大小尊卑,都处在“阴阳五行”之中。

  人的生命在哪里?在人自己的生命过程之中。而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五行的运动过程,相互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只有相互变化,才能保持生命的常新。器官、组织、细胞、DNA之中,不是人的生命,而是组织、细胞、DNA的生命。

  5、终始嗣续而永恒

  宇宙万物在阴阳离合运动中生死,在相互依赖中生存,在相互制约运动中均势,在相互变化运动中常新。宇宙是永恒的,万物也是永恒的。万物的永恒,是在终始嗣续运动中永恒的存在。这就是宇宙万物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孙……以保持万物的永恒存在。

三、生命在五行运动中的五大本能

  阴阳五行运动——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这五行运动存在于宇宙万物自身以及万物之间,凡是有生命的物,无分大小尊卑,都共生共存于五行运动之中。不知多少千百万年,在生命运动的悠悠过程中,生命日益完美,衍生出生命的五大本能: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这五大本能特性,是排除生命运动过程中外源性与内源性伤害的职能系统,没有这五个本能,生命很难存在下去;一个生命的健康水平,便是这个职能系统的健全水平;这个职能系统不是某一个器官﹑组织的功能,而是各器官组织的生态运动所产生的宏观效能。这五大本能,只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才能存在。

  1、自主性

  自主性是自“阴阳合德”之一瞬间开始的一动一静的运动。这个运动直到阴阳离决时才停止,自主性运动就是生命运动。为什么叫自主性呢?请问,是谁命令他运动的呢?没有。所谓“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是它自己在运动。这个自主性运动与生命同步,一个人,心脏的张缩、胃肠的蠕动、肺的开合、细胞的运动,器官组织不同,运动形式有别,但它们的运动都是自主的。有人说:是神经主宰的。我问是谁主宰神经的?还是自主性运动。而且,在一个生命体中,各器官﹑组织虽有运动形式的区别,但它们是协调地共同完成同一个生命程序。一切根据生命运动的需要,快慢、大小、高低、上下、内外、左右地调节着,总是和谐而精当地运动着,这是生命巨系统中一个自主性运动系统程序。

  自主性运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从阴阳合德生命运动开始之后,这个生命的自主运动便是阴阳互根、阳生阴长的过程。阴是物质,比如营养物质;阳是动力,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变化成能量,发生了动能,这个动能便是阳;从食物入口,咀嚼入胃,胃的蠕动分泌,胆汁的泌出,小肠的运动分泌、消化吸收,肝、脾的代谢,一系列的运动,都属于动能的阳;而最后变化为能量的物质,是动能的阳所生出来的,但这生出来的能量物质属阴;正是这属阴的能量物质又会发生出运动能力的阳;这个过程便是一个阴阳互根、阳生阴长的过程。这个生命过程很重要,一个生命自阴阳合德形成开始有自主性运动以后,始终是在阴阳互根中生活,直到生命终结。

  我想进一步说明阴阳互根发生自主性运动这一现象。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出现胸压迫感﹑早博﹑房颤﹑心率失常﹑心绞疼、心肌坏死,所有这些症状只是一个原因,即心肌缺血造成的。一旦供血充足,所有症状都会消失。例如,心脏移植、肾脏移植,一个心脏从胸腔取出,已停止了跳动,但在植入另一个胸腔、吻合了血管之后,血液流入心脏,心脏立即跳动起来。上述两例都是阴阳互根的例子,自主性运动存在于阴阳互根之中。

  中医自张仲景以来,便根据自主性运动法则,及阴阳互根的原理,以助阳、回阳、补气、滋阴、育阴、养血等理法,治疗内源性功能性疾病,使千千万万人走出死亡,得到健康。但自主性运动是不可取代的,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导致的严重后果,便是取代自主性运动的恶果,违悖自主性,便是违悖生态规律。

  2、共生性。

  宇宙万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万物之中不能有一个被消灭,也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生存,单独一个生命,不可能生存下去。哪有一个不吃东西而能生存的生物呢?而且,消灭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必会造成别一种或别几种失去依赖而不能生存,也会使某一种生物因失去制约而自我膨胀。无论是失去依赖还是失去制约,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生命的灾难性结果。

  前面提到的“除四害”,消灭麻雀而导致的灾难,就是因为破坏了依赖与制约关系,打破了共生性结构,这是一个万物之间共生性关系的例子,人体也是如此。人体各器官﹑组织,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四肢百骸,它们之间在生理关系中同样是共生性关系。

  在病理关系中也是如此。例如,营养代谢系统功能,依赖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又依赖自主调节系统功能;而自主性调节系统功能,又依赖营养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三个系统在相依赖中又必然相制约,形成一个共生关系。

  生理上的共生性,又导致病理中的共生性质。例如:糖尿病为什么总出现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而高血压、高血脂又常常导致高血糖,以及免疫功能低落。这是一个常见的代谢、分泌、免疫三系统的共生关系。所以在治病中,无论治糖尿病还是治高血压、高血脂,总是治一病而三病同时痊愈。

  共生性现象在中医的案例中是不胜枚举的。众所周知,中医有内病外治而愈的,如针灸、按摩、药敷、药浴等等;有外病内治而愈的,如溃疡不愈合、疱疹、疮疡、多发脂肪瘤等等。这些都是以生命的共生性关系为基础的。

  顺便说一下,不了解生命的共生性,是当不好医生的。例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肢痛、肢麻、溃疡不愈合、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白内障、眼底病……许多的合并症都会发生。怎么办?不知道生命的共生性,便只能心病治心、肝病治肝、血糖高降糖、血压高降压、血脂高降脂、眼病治眼、脚病治脚……一对一地对抗治疗。结果,病不能治愈而药害日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终身服药的原因。而通晓阴阳五行、掌握生命共生性法则的医生,对上述糖尿病无论并发症有多少,只一方一剂,所有症状悉数解除而痊愈。你相信吗?今天不信其有,明天相信不迟。而我不能不说,真善美尽在大自然中!

  共生性法则是中医临床中对药物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我们用降糖药或其他化学药,只考虑某一疗效而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要治的病没治好,却伤害了肝肾,其后果不问可知。有时我们切去脾脏,结果造成了“无脾综合症”。诸如此类,都因为不知生命共生性法则。

  3、排异性

  生命过程中的排异性,是生命本体保护自己生存的本能。以人为喻,人饮食、呼吸、视听、汗腺、大小便等全身孔窍,都是外界通向内部的通路,也都是内部通向外部的通路。外界的有毒有害物可能经这些通路侵入内部造成对人的伤害,甚至死亡。而人体在任何一个通向内部的路径都有防御,间或防之不力时,有毒有害物侵入了,人体的排异职能系统便动员相关体能将有毒有害物通过相应的通路排出体外,以保障生命过程的稳定。同时,对自身内部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弃物,也由排异职能系统经由体外通路排出体外。一般说来,固体废弃物经由大便、呕吐排除;液体由小便与排汗排除。全身的孔窍,甚至微血管都可以作排异的通路。在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中,排异系统时时刻刻都在清除体内的异己物质,送到各便宜通路代谢于体外,以保障生命的稳定。

  排异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中医早在两千年前已经非常成功利用排异本能治病了,到《伤寒论》问世,已经成为一个临床治疗体系。今天,我要对天下说,《伤寒论》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临床疗效是超现代的!为什么一个医学成就能够超越两千年呢?这完全是阴阳五行的生态理念对生命运动的智慧认识。我愿对此作简单的介绍。

  张仲景对“伤寒”这个外源性疾病(致病生物体感染),在明确认识人体生态中的排异职能后,用因势利异的方法,把致病物排出体外而愈,请看《伤寒论》的阳性病理系统的临床案例。

  阳性病是指自主性运动处于常态,机体的排异职能有能力对致病生物体做出有效排异反应。如果自主性运动不足,机体排异职能无力做出排异反应,则为阴性病病理过程。在阳性病过程中,由于病理的器官组织部位不同,排异的代谢通路不同,也可称为病位不同,而区分为“表”、“里”、“气机”三个病区。以阴阳消长为经界,称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是三个经界不同的阶段。

  太阳经病理反应在“表”。表,是个病区,就是排异反应的区阈。表的排异通路在汗腺。凡是在表的排异反应,都有共同的特征:脉浮,发热恶寒、头疼、身疼,其治疗原则是因势利导,方法是汗解。汗解法,又根据病理趋势不同而分别有解肌法、发汗法、助阳解表法、清热发汗法、逐饮发汗法,等等。其方剂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桂枝加葛根汤等等。汗解法的目的不在发汗,而是以排除病理物质为目的之方法。

  清乾隆年代,急性传染病流行,如麻疹、猩红热、脑炎、斑疹伤寒等,又有吴鞠通、叶天士等人在《伤寒论》的影响下著有《瘟病条辨》、《温热经纬》等书,以“辛凉透表法”丰富了《伤寒论》汗解法的排异方法。自东汉张仲景到清乾隆吴、叶大师们临床贡献,使中医对外源性疾病达到超现代的临床疗效,这也是中医为什么不用灭菌消毒的药能治致病生物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的原因。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zl/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