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的形成原因和药方

嗣面亦称稗粒肿,相当于西医的粟丘疹、白色痤疮。现在俗称脂肪粒。是一种良性脂肪瘤或潴留性囊肿,发于表皮或其他附属器。

中医学文献对本病早有记载,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嗣面候》中记载:嗣面者,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也可发于新生儿,青年妇女多见。

西医上粟丘疹也称白色痤疮或粟丘疹白色苔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也见于新生儿,多发于青春期男女,以女性较多,主要发于面部,表现为粟粒大小白色坚实丘疹。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好发于眼睑、额部及颧部,为粟米大坚实的丘疹,挤之有乳白色脂样物排出。

本病属于中医粉刺病,气虚痰结证。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结成疹,脾虚气弱无力散结。

二、辨証施治:气虚痰结证:额部、两颧、背部丘疹色白、疹状如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白苔白或腻,脉虚。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方药:自拟益气化痰散结汤。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陈皮、浙贝母、天花粉、天葵子、僵蚕、皂刺、当归、甘草。

具体药量请根据自身病情量裁。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健脾益气,当归补血活血,以推动化痰散结托毒外出。陈皮、浙贝母、天花粉、天葵子、僵蚕化痰散结。皂刺托毒外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zl/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