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病例病例介绍提出问题病例解
医院
雷军强教授
女性,31岁,已婚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于当地诊所,诊断为“胆囊炎”,自服“消炎利胆片”等,患者症状可缓解;后患者症状间断性发作,患者未予重视。3个月前,患者右上腹疼痛加重伴胃胀,脐周疼痛并呼吸不畅,医院,行电子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彩超示:1.肝右叶实质内中高回声区;2.胆囊炎症;3.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病情,就诊于我院,以“肝占位性病变”收住。
患者本次发病以来,饮食尚好,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2Kg。
既往史:年10医院行“剖宫产术”;有“感冒药”过敏史,具体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无特殊。
血常规
肝功能
肿瘤标志物
CT平扫+增强
MR平扫
MRDWIb=
MR普美显增强
MR普美显增强特异性期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手术记录:肝S5见大小约5cm×4cm×3.5cm大小类圆形肿物。突出于肝表面,表面光滑,质地中等,与周围肝组织无明显界限。
术后病理诊断:瘤组织由血管、梭形细胞及脂肪组织组成,血管丰富,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一,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部分围绕血管生长,脂肪细胞丰富,部分轻度大小不一。
免疫组化示:SMA(1+),HMB45(1+),S-(-),Desmin(-),CD34(血管+),H-caldesmon(-),vimentin(1+),CK19(-),Heppar(-),GPC-3(-),ki67(10%),CK8/18(-)。
胆囊黏膜上皮完整,黏膜固有层泡沫细胞堆积,囊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
诊断:(肝)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支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胆囊)慢性胆囊炎,胆固醇息肉。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HAML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脏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由Ishak于年首次报道。病理上由不同比例的厚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
根据血管、平滑肌和脂肪3种组织成分的比例不同,特别是脂肪含量的多少,Tsui等将HAML分为4种类型,其中混合型最常见:
1、混合型(各种成分比例不等,脂肪10%~70%);
2、脂肪型(病变含有明显成熟脂肪组织,脂肪≥70%);
3、平滑肌型(病变以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10%);
4、血管型(病灶以粗大、扭曲的血管成分为主,细胞成分较少)。
脂肪瘤型HAML含有较多的成熟脂肪组织,CT上呈低密度(CT值低于-20HU),MRIT1WI、T2WI呈高信号,应用脂肪抑制序列时局部信号减低呈低信号,诊断不难。
混合型及平肌瘤型HAML表现:
①边界较清晰,边缘光滑;
②在双回波T1WI反相位信号强度较同相位有所减低,提示病灶内含少量脂质;
③在脂肪抑制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局部呈血管瘤样高信号)可能与病变的血管成分有关;
④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对应ADC图呈相对高信号(与邻近肝实质比较),提示肿瘤含水较多或瘤细胞内胞浆丰富,无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
⑤在Gd-EOB-DTPA增强T1WI多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因其成分复杂血管成分为主的部分在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信号,在肝胆期呈均匀低信号(肿瘤内不含肝细胞、不摄取Gd-EOB-DTPA)。
T1加权反相位图像显示肿块边缘部分信号减低的小点(箭头)与同相位图像相比显示脂肪成分。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
影像特征:
T1WI示低信号,T2WI示高信号,DWISI随b值增高而增高;
典型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Hyperenhancement),门脉期及延迟期对比剂快速流出(Washout);
包膜征(Capsulesign):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环形强化;
肝胆期:低信号,未见肝特异性对比剂摄取。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HCA)
定义:一种肝细胞组成的良性肝脏肿瘤。主要危险因素为雌激素或雄激素的暴露。
分型:(a)炎症型HCA;(b)HNF-1a突变型HCA;(c)β-连环蛋白激活型;
(d)未定型。
影像特征:几乎所有亚型HCA在肝胆期均表现为低信号。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
定义:由组织学结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良性肝细胞所组成的结节,包括结节状排列的正常的肝细胞、增生小胆管及血管、数量不等的Kupffer细胞,发病机理可能系血管异常或损伤所致的反应性增生。经典型FNH中央有星芒状瘢痕,见粗大变异血管、小胆管及炎症细胞。
影像特征:多数T1WI等或T2WI稍高,中央瘢痕富含增生小胆管及血管,故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即FNH整体表现为T2WI上稍高或等信号背景下的中心管状或轮辐状高信号,具有一定特征。
增强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病灶持续强化以高或等信号为主;肝细胞特异期,所有病灶强化程度等于、或部分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中心瘢痕是FNH的一个较为典型征象。
本病例缺乏肝炎、肝硬化等HCC高危险因素,且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再依据影像学表现,排除HCC的可能性;回顾分析图像显示病变在T1WI反相位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同相位呈等信号,提示为脂肪成分。在Gd-EOB-DTPA增强T1WI多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在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信号,在肝胆期呈均匀低信号。
该病灶于动脉期未明显显示早期引流静脉。而文献指出早期引流静脉和肿瘤内血管可能是区分AML和HCC的有用特征,虽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而早期引流静脉与主要使用细胞外造影剂及增强CT的研究相比,早期引流静脉的发生频率为80-83.3%,瘤内血管的发生频率为80-%,但这些特征发现的频率要低于之前的研究。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钆塞酸二钠较弱的动脉增强和较低的MRI空间分辨率。
声明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对所引用文献或其他作品的描述和观点不代表本站已经证实或赞同。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为学习目的阅览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学习以外的目的,拜耳不承担相关责任。
- 上一篇文章: 向肿瘤宣战蝎毒疗法敢向肿瘤叫
- 下一篇文章: 好消息一大波省级专家医师来庙港义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