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解析肾脏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
肾良性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腺瘤、髓质纤维瘤及其他。肾恶性肿瘤:肾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癌、肾转移瘤。这些肿瘤的CT表现各有哪些特点?一起来看本文。
肾良性肿瘤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肾实质内软组织和脂肪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脂肪组织与坏死区不强化。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脂肪成分﹤20%,一般较难与肾癌鉴别
图10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图11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嗜酸细胞腺瘤(RO)少见,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男性,肿瘤质地均匀,边界清楚,包膜完整,部分肿瘤中央有纤维疤痕形成,常局限于肾实质,很少侵犯肾包膜和血管。
CT表现:①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快进慢出;②包膜;③中央疤痕轮辐状强化;④钙化少见。
图12嗜酸细胞腺瘤
肾恶性肿瘤1肾细胞癌(RCC)(1)分型:透明细胞癌(占70%)、乳头状细胞癌(占10%~20%)、嫌色细胞癌(占5%~10%)、集合管癌(占1%)和未分类癌(罕见)。
(2)CT表现:肾实质内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肿瘤较大者可出现囊变出血和坏死,造成密度不均。10%~20%肿块内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增强扫描肿块的强化形式与组织学亚型相关:透明细胞癌呈「快进快出」型;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呈「缓慢升高」型。
(3)进展期的透明细胞癌、集合管癌及部分乳头状细胞癌易累及肾窦,常向肾外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可发生瘤栓;淋巴结可发生转移。
图13右肾透明细胞癌
图14与上同一病例
图15与上同一病例
图16左肾嫌色细胞癌
(4)鉴别诊断:
①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含确切的脂肪成分。
②肾盂癌:病变位于肾窦区,无肾轮廓改变,强化程度低于肾细胞癌。
③复杂性肾囊肿:无确切强化的壁结节。
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常并有肾结石,病变浸润生长,内有不规则环状强化脓肿壁。
⑤肾转移瘤:可发现原发瘤或其他转移灶。
⑥肾淋巴瘤:多伴有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2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12%,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90%。典型临床症状是无痛性全程血尿。
CT表现:肾窦去肿块,其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肾实质,肿块周围肾窦脂肪受压、消失,可侵及临近肾实质,梗阻时出现肾积水。增强扫描肿块轻中度强化,患肾强化差,延迟期可见充盈缺损。CTU可整体显示肾盂肾盏内肿块。
图17左侧肾盂癌
图18左侧肾盂癌,右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
3肾母细胞癌又称Wilms瘤,是来源于肾胚基细胞的恶性胚胎性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常为腹部肿块,可伴血尿和(或)高血压。
CT表现:平扫腹膜后软组织密度肿块,源于肾脏;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坏死、出血区,钙化少;早期肿瘤位于肾包膜内,境界清楚,肾实质破坏;晚期突破包膜,肾周模糊,肾实质推压;肺转移常见,区域淋巴结转移。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受挤压的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侵犯肾蒂血管:肾实质肿胀、灌注减低;晚期形成静脉瘤栓:静脉内充盈缺损。
图19肾母细胞癌
4肾转移癌可以发现原发肿瘤及其他转移灶,临床症状包括原发肿瘤的症状和肾脏恶性肿瘤的表现,多为原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出现血尿、肾功能下降等。影像表现与原发肿瘤的强化方式相似。
图20
图21
图22图20~22示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右肾转移,双肺转移,胰腺转移
参考文献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
刘芳
肾脏系统疾病CT表现的最后一部分,延伸阅读:肾脏囊性病变CT表现肾脏炎性病变的CT表现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感谢授权发布。如何投稿?点此查看
- 上一篇文章: 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
- 下一篇文章: 三甲读片腹膜后病例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