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猫顶泌汗腺癌的诊治报告

摘要:犬猫的汗腺分为毛上汗腺和无毛汗腺,分别相当于人类的顶泌汗腺和外泌汗腺。顶泌汗腺肿瘤(腺瘤和腺癌)在犬中罕见,在猫中比皮脂腺瘤常见,但临床报道不多。本文就接诊的一例猫顶泌汗腺癌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家猫,雄性,17岁,已绝育,精神食欲良好。四年前于耳根、颈部、腋下出现3个直径(小于0.5cm)较小的肿块,半年前原有肿块体积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近一个月开始,其中一处增大的肿块出现破溃,自行上药处理未见明显好转,遂带往我院治疗。

2检查

2.1临床检查

体温38.5℃,体重3.4kg,心率次/min,呼吸35次/min,CRT1S。患猫体型偏瘦,皮肤被毛尚可。于耳根、颈部、腹部、腋下出现7个直径在0.5-4.0cm大小不一的肿块(见图1),质地柔软,触诊未发现与皮下肌肉层连接,耳根处肿块有破溃(见图2),未破溃的肿块触诊疼痛感不明显。听诊心律,节律稍有不齐,有心杂音。

图1患猫体表肿块

图2耳部破溃的肿块

2.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仅可见患猫轻度贫血,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2.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可见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当,呈边缘光滑的不太规则的圆形(见图3、图4),其他未见明显异常。腹部X线片也未见明显异常。

图3胸部X线正位片

图4胸部X线侧位片

2.4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肿块大面积切下后,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耳根部肿块切片可见部分靠近表皮的细胞,细胞核增大大,多为单核仁,核仁大而明显,具明显的异型性(见图5);部分区域可见骨样基质形成(见图6)。腹部肿块可见乳头状增殖的细胞中间可见大的囊腔(见图7);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腺管状、乳头状、条索状增殖,腺管状结构可见明显的两层细胞,包括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基底或肌上皮细胞(见图8)。

图5耳根部肿块切片1

图6耳根部肿块切片2

图7腹部肿块切片1

图8腹部肿块切片2

3初步诊断

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顶泌汗腺癌。

4治疗

患猫呼吸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对体表肿块进行大范围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后,后可见肿块表面有包膜,可完整剥离,肿块质地柔软,未见与周围组织有连接。切除肿块后,缝合皮肤(见图9)。术后常规消炎止痛,约1周患猫伤口愈合良好。

图9手术切除的肿块

5讨论与小结

人类的汗腺分为通常意义的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而犬猫皮肤与人类有所不同,分为毛上汗腺(相当于人类的顶泌汗腺)和无毛汗腺(相当于人类的外泌汗腺)。毛上汗腺分布在所有有被毛的皮肤,主要分泌信息激素和抗菌成分,水分含量少,以蛋白和脂质为主。无毛汗腺主要分布在脚垫上,水分含量较大,除水分外,还分泌其他成分。

目前对顶泌汗腺肿瘤(腺瘤和腺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在犬中较罕见,约占犬皮肤肿瘤的2%,在猫中略高,比皮脂腺瘤常见,约占猫皮肤肿瘤的3.6%-9%。其中腺癌在犬猫该类肿瘤中占到了50%-90%。顶泌汗腺囊肿是良性病变,常出现在平均年龄约9岁的老年犬,好发于四肢,约半数发生溃疡。顶泌汗腺癌主要发生于平均年龄约12岁的老年猫,暹罗猫为好发品种,该肿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较常发生于头部,更有可能发生溃疡。顶泌汗腺肿瘤呈单个、圆形且表面光滑无毛的结节,直径大小不等,表面皮肤浅蓝色或紫色,破溃后有不适感,但疼痛感不明显。

该疾病应选择大范围手术切除,当出现不能切除的病例时,可采用放疗或化疗。尽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为恶性的汗腺瘤,但手术大范围切除后局部复发和转移还是比较少见,所以病例常预后良好,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明显血管浸润和淋巴转移的病例则预后谨慎。

卢沛兰

医院医师

从事小动物诊疗行业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多次参加兽医行业大会进修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对小动物极具爱心,深受宠主的好评。致力于提升动物福利,立志为中国宠物医疗行业贡献力量。

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内科疾病

延伸病例:

一例犬非典型性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报告

一例疑Merkel细胞癌和皮脂腺瘤的诊治

一例仓鼠乳腺肿瘤的诊治

医宠荟(yi-chong-hui)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kfal/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