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霜会长脂肪粒明明是你自己作的
好久没写到过眼霜了
之前关于黑眼圈的文章里倒是提过一些
点这里阅读
后台一直有很多妹子让写写眼霜,还指明要“不会长脂肪粒”的那种,身边也有朋友问过脂肪粒该怎么处理——
为了照顾大家的观感
尽量挑了些不怎么密集的图片
如何分辨脂肪粒
先聊一下脂肪粒是什么吧:其实它和闭口有一点点相似之处,比如外观都是皮肤表面的小突起,不疼不痒不影响健康,如果手贱去挤的话,里面都会有米白色的油脂。
相比之下脂肪粒的凸起,由于眼周皮肤较薄,能明显看到里面的凸起物;也许只有一两颗,有时候又呈片状分布。
脂肪粒的学名叫作粟丘疹,凸起来的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是脂肪,而是一些皮肤自身的残留物,当然也包括过度分泌的油脂在内。
要处理脂肪粒之前,先确定它的属性,不要和另一种眼周问题混为一谈。
这种同样出现在眼周的皮肤问题叫作汗管瘤,是来自汗腺导管的一种良性肿瘤,基本上不会恶化也很难自行消退。
它和脂肪粒的主要分辨方式第一是颜色:脂肪粒因为里面的油脂物,看上去明显发白或是呈米白色;而汗管瘤接近于皮肤本身的颜色,就算硬挤,也挤不出什么东西来;
二是分布情况:脂肪粒分布其实是没什么规则的;而汗管瘤却是左右对称,左眼周有的话,右眼周也会一样出现。
汗管瘤怎么治?
最好的方法是打激光
脂肪粒成因
继续说脂肪粒,接着就是聊它的成因了。
我个人倾向于两种原因,一种是遗传因素,也就是天生的。
很多新生儿都会长脂肪粒,而且不仅仅长在眼周,还会出现在鼻翼、脸颊或下巴上,一般几个月的时间内会自行消退。
成年人脂肪粒的停留时间会更久,多长时间能消就说不准,短的几个月,长的一两年都还在。
我记得十几岁读书时有个同桌就整天和我抱怨眼周的脂肪粒,还积极尝试过各种偏方,(偏方后面会提到),那时候我们都还没学会系统护理皮肤,更别提用眼霜了,脂肪粒依然会出现。
除了遗传问题没法避免之外,另外一种脂肪粒的成因,就完全是自己作死了。
平时护肤时不注意,手的力道太大、用化妆棉大力擦拭皮肤、去角质以及因为偷懒不防晒而造成的晒伤,都会在脆弱的眼周弄出一些肉眼不可见的细小伤口。
这些伤口尽管会自行愈合,但在愈合过程中你使用的一些护肤品成分会钻进这些伤口造成刺激或炎症,皮肤又继续努力修补破损,油脂慢慢堆积在皮肤表面造成凸起,就形成了脂肪粒。
所以说护肤品对脂肪粒最多只是个催化作用,根本原因还是护肤时不能作死,假如你皮肤没有破损,护肤品成分钻不进去,也不至于产生脂肪粒。
所以别怪眼霜营养过剩什么的,有的人除了皮肤破损以外,本身也因为遗传的缘故,比其他人更容易长脂肪粒,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怪眼霜?
眼霜里的营养成分有什么错?有的人还嫌营养不够呢!
有人提出第三点,说老废角质包裹在表皮里面也会产生突起,但我觉得这种成因更适合跟闭口放在一块讨论。
那脂肪粒该怎么处理?
既然前面说到它不痛不痒不影响健康,如果只有一两颗的话倒也不至于特别难看,不去弄它的话有可能慢慢会消掉,也有可能不会。
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粉刺针做针清,把里面的油脂粒挑出来。
挑出来大概就是这样的东西。
不过像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下手基本上都没个轻重,没事千万别自己动手,万一把皮肤弄伤就得不偿失。
而且就算你挤干净了,如果继续作死,也可能会再长,治标不治本。
护肤品基本上对脂肪粒也没啥用,要是油脂能被护肤品吸出来,那现代人还想尽办法减肥干嘛?
至于前面提到的偏方:比如金霉素眼膏、维E胶囊等,没有证据能证明它们有效;还有真的消掉了脂肪粒的人,谁又能证明脂肪粒不是自己消掉的呢?
不过这些东西本身不会对皮肤有伤害,试试也无妨,万一真的对你有效也说不定。
所以脂肪粒这种只能动手挤掉(还不建议自己操作)、护肤品无效、也说不准多久才能消的东西,说到底还是主要靠预防。
注意眼周防晒、轻柔卸妆、轻柔护理眼周皮肤,都是正确的预防方式。
平时用于面部的护肤品我也不觉得一定要避开眼周使用,毕竟其实也没有完全标准的分区,比如基础的乳液用在眼周,是不会有问题的。
当然酸类和烟酰胺成分这种比较刺激性的成分还是要避开眼周,具体的产品你们可以自己判断。
如果还是对眼霜心有余悸,觉得厚重的眼霜就是不好,那就根据自己要求更换成质地清爽一些的,说到底护肤是件需要享受其中的事情,你个人使用时的愉悦感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
具体哪些眼霜比较清透
今天的文章已经写不下了
下次再聊~
对了,今天的次条也是非常用心的科普,记得去看!
—今日留言—
在脸上有过作死经验的请举手
本文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文章: 婉冬神奇的健康答疑解惑三
- 下一篇文章: 肿块是不是肿瘤,外行也能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