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本高而放弃预防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段子:买个皮大衣御寒要几千块钱,而买皮衣不就是预防感冒嘛,有这几千块钱,够买几辈子吃的感冒通了!所以没有必要买皮大衣。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仔细琢磨琢磨,又感觉到不对劲,哪里不对呢?
这个段子里,段子手刻意把预防的成本往高了说,走一个高的极端,同时把治病的成本往低了说,走一个低的极端,就显得预防成本远远高于治疗成本。另外,这是建立在忽略反复生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这一事实的基础上的对比。不好理解?想象一下,同样质地的钢,一个防潮保养得当,一个总处于潮湿环境,哪个使用寿命长?
前面文章已经说了,在生病之前,人体血管经络如同有了淤堵的河渠,治,仅仅是清理了因血流缓慢而滋生的细菌病毒,并没有消除滋生病菌的源头。
那么,到底的清理河渠淤堵成本低,还是处理病菌成本低呢?
在亚健康期,医院来说,是不需要治的,比如起床身重、晨起喷嚏清涕、身上微痒、易困易倦、局部酸胀、时常打嗝,甚至包括增生、无痛的疣、轻微脂肪瘤等。这些,对中医和养生行业而言,都是需要调理的,因为他们获取了知识,具备了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调让身体恢复健康状态,不过,调,是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与无需“治”相比,这可是超高成本!
在疾病初期,多是感冒、咳嗽、胸闷、发烧等小毛病,或许治比调花费要少很多,花费时间也要少很多。当然,这种小毛病有些是偶发不需调理的,有些是免疫系统对身体内部问题发出的警示,是需要调理才能避免反复发作的。
在疾病加重期,会形成常伴人身的慢性病,如哮喘、鼻炎鼻窦炎、打鼾、乳腺增生、血压高、血糖高、肥胖、反复发作的气管炎、颈椎病、肩周炎、胃炎、肠炎、轻度失眠、脂肪肝、脾肿大、关节肿痛等等。此时若选择调理,往往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身体正常状态;若选择西医治疗,一般是保守治疗,不会选择手术,保守治疗基本上就是离不开药了。此时不选择手术,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若在轻度病症时进行手术,会很快复发,让更多人见识到什么叫治标不治本。至于此时治与调的花费对比,仍旧是调理花销大、治病花销小。但对于当事人来讲,身体感受的变化是大不同,身轻松与病常伴的区别。
在疾病重度期,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活动,这时治疗成本一般要远高于调理成本,不过由于医保的作用,实际治疗成本可能只是略高于调理。医院治疗可能会选择手术,毕竟,病从轻度发展到重度,总是需要几年时间的。
在疾病危重期,很有可能把一个普通工薪家庭送入负资产阶层。一般处于这个时期的病患,做身体调理的人是不接手进行调理的,等病患度过了危险期后愿意调理并有能力调理时再接手。这个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签署风险承担协议的问题,医院做手术可是要签字的。经历过这一阶段的人,知识到位就很容易接受养生调理,当然,有一部分人会一直寻找低成本调理方案;知识不到位,医院把自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能会终此一生只信治不信调。
治,以控制病症为主,花费随年龄增长递增,在危重期或人生末期达到高峰;调,则以预防为主,很有可能会让人避免经历疾病危重期,花费在平时保养,比较均衡。
单以花费而论,看起来调比治要花费更多,但如同家庭清洁一样,调是让家里一直窗明几净,治是当屋里卫生实在看不过去了进行一次大扫除。或许扫除一次远比平时清扫省时省力,但注意哦,脏乱差是会影响心情的,杂乱的环境还会造成霉变,甚至灾患,一不小心房间不保。
对人而言,除了考虑花销外,更要注重感受,不舒适在谁身谁自知,有时不单单影响自己,还会因身体不适造成的坏脾气影响家庭关系和工作。
调,看似更花费时间和金钱,但调理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展,还能让人心境更平和。
调理,不会让你倾家荡产;疾病,却会让你人财两空。
治,除了需要经常忍受身上的不适之外,只需要花钱就可以办到,随大流就行;调,需要知识,需要毅力,有时还需要力排众议才能做到。
后语:文章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可点右下角“在看”支持一下,或放到圈子里,感激不尽!为人人健康,加油!
healthyj
- 上一篇文章: 35岁男子手臂长出1个ldquo小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