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胎盘血管瘤
作者:郑伟增,熊浪,刘肖敏,王进华,浙江大学医院放射科
患者女,39岁。停经27周+,因腹胀加重3d,伴腹围明显增大,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产科初步诊断:孕4产1孕27+周,瘢痕子宫,羊水过多。
B超:胎盘内见不均质回声,向羊膜腔突起,边界清,羊水指数31.6cm。MR:见胎盘脐带附着处3.3cm×8.0cm×9.2cm混杂信号肿块,向羊膜腔内突入,边界清楚,T2WI呈等、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部分病灶T1WI呈高信号(图1,2)。
DWI(b=s/mm2)见肿瘤扩散稍受限,病灶软组织ADC值为(1.2+0.1)×10-3mm2/s,胎盘ADC值为(1.6+0.2)X10-3mm2/s(图3)。
手术及病理结果:平产分娩,胎儿因早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重度窒息等原因出生24h内死亡。人工剥离胎盘,见脐带旁8cm×9cm×3cm肿块。病理示肿瘤由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和疏松的不成熟的角叶组织组成,仅有少量发育较差的血管(图4,HE×),诊断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说明: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简称胎盘血管瘤)是一种原发性良性非滋养层胎盘肿瘤,多单发,可生长在胎盘及脐带任何部位,以胎盘表面多见。病理上分为血管型、富细胞型、退变型3型。当胎盘血管瘤直径5cm时可产生母儿并发症,如羊水过多、贫血、胎儿窘迫及死胎等。
目前,超声是该病检查最常见的手段。但超声诊断不能确定时,MRI可有效地辅助产前诊断。本例MRI示胎盘血管瘤与正常胎盘间有明显分界,呈类圆形,以实性为主伴部分囊性变,实性部分T2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部分病灶T1WI信号强度增高,可能与胎盘出血性梗死的血液成分有关。DW[显示扩散轻度受限,ADC值稍低于胎盘。本病需与副胎盘、胎盘早剥血肿、子宫肌瘤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相鉴别。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年11月第48卷第11期
转载自:医脉通
——经典内容——
推荐阅读→新乡医学影像经典内容汇总
推荐阅读→《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教材视频解读
点击视频号,看影像科普
版权申明本
- 上一篇文章: 70万ldquo天价药rdquo
- 下一篇文章: 一切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