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听,湖州战疫之歌

                            

这是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经历——

自3月8日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全市上下始终顾大局、守纪律,坚持边管控、边战斗、边复盘,持续用好“洗楼”排查等创新管用举措,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

这是一段让人倍感温馨的时光——

迎接管控区“宝宝”的生命接力者;延迟婚约的“小两口”;主动帮忙照看隔离人员田地的“中国好邻居”;自发组建车队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的哥”;为防疫人员定制着装的爱心企业……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湖州各地不断涌现。

这是一段彰显湖州担当的篇章——

为了帮助兄弟地市战“疫”,湖州名核酸采样队员星夜支援嘉兴;成功获批省首款上市新冠抗原自测产品的东方生物,送出10万剂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驰援吉林长春。湖州,为全省、全国的抗疫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多天没有本土疫情的成绩,肩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湖州人迅速调拨至“战斗模式”,积极应对疫情考验,在烈火淬炼中彰显真金本色。

黎子摄

3月7日晚11时30分,医院发现一名日常健康监测人员核酸检测初筛阳性。这,打破了湖州多天没有本土疫情的宁静。

市区两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瞬间激活:上报信息;初筛阳医院;开展线上线下流调,锁定重点人员和核心密接者;根据复核划定“三区”;人员转运隔离,核酸检测……

陆一平摄

疫情突如其来,湖州的应急处置环节为何井然有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未雨绸缪,在本轮疫情还没有波及到湖州之前,湖州就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防疫实战手册,各个区县、各个作战单元对照“作战图”密集开展了真刀实枪的实战测试。

实战出真知,也积累了精准研判的经验。

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3月11日和14日,湖州市连续发布第40号、41号疫情防控工作通告,从强化重点场所管理,到暂时取消全市各类线下节庆、会展等公众聚集性活动,暂时关停酒吧、迪吧等密闭公共场所,防疫措施进一步紧起来、严起来。

吴兴疫情发生后,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维,各方力量迅速汇聚,实现了高效协同配合作战。

针对当地核酸检测人员力量薄弱的情况,湖州统盘抽调市级力量,多名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第一时间驰援。50个检测点个通道,24小时连续运转,直至三轮区域核酸检测结束,前后不足一周时间。

德清发现病例后,2小时内封闭病例周边区块以及6个镇区出入口。在“三区”范围确定后,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名封控区人员和近名管控区人员的转运隔离工作,为切断病毒传播争取了“黄金时间”。

边战斗、边复盘,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湖州的疫情防控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紧。

南浔1号病例是一名外来输入的建筑工地工人。针对这一新情况,湖州当天就对全市个在建工地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

吸取此例经验教训,湖州市还迅速锁定了同样面临外来输入风险的茶产业。

通讯员蔡俊摄

当下正是采茶季,从3月13日起,来自全国多地的43万多名采茶工陆续来到湖州。面对人员汇聚带来的极大挑战,湖州推出了“两测、三查、全闭环”的硬核管理“组合拳”:查验抵达湖州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下车第一件事做核酸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上山采茶……

在与病毒赛跑的战争中,把人民生命至上挺在最前面,科学决策的一记记重拳,招招正中命门。

刚柔各自禀,勋业交相成。疫情情况复杂,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各类打法。

湖州地处三省交界,人员流动频繁。针对管控压力倍增的现状,湖州市严密部署,把关口前移,在进入湖州的12个主要入口设置了服务站,查验健康码、检查48小时核酸证明、现场进行核酸采样,为疫情防控筑起了第一道防线。鉴于临近省市疫情形势严峻,3月23日起,对部分重点地区返湖人员实行“7+7”健康管控措施。

和“大门”一样,“小门”也有“铁将军”把守。在此次疫情中,由湖州首创的“洗楼”越洗越细致。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行走在大街小巷、大厦楼宇,用双手记录,用双脚丈量,只为人员信息再全面一些、再精准一些。

项飞摄

“洗楼码”“云洗楼”……升级迭代的“洗楼”新打法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前哨站”。“之前都是通过纸质表格登记的,回来后还要再汇总信息。现在用‘洗楼码’登记之后,后台统一导出整理就可以了,避免重复上门。”熟练掌握应用程序,“洗楼”人员表示轻松不少,工作也更加精准高效了。

精密智控,是回应群众关切、提高柔性管控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不断总结提升的基础上,湖州依托精密智控平台,借助“鹰眼”“无人机”等设备,实时归集各类数据,最终在“指挥大脑”一屏总览,为科学决策、战略部署提供精准支持,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湖州通”的应用,便是智控的生动实践。织里镇发现1名阳性病例后,湖州第一时间在全域设置封控路口21个点位,全部采用“湖州通”进行快速验码通行,实现镇域人员变动情况实时掌握、重点管控人员即时锁定。

“以前各场所对行程卡带*号人员大多采用‘拒绝放行’,这种简单粗放方式与精准防控要求不相吻合。”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湖州通”打通了健康码、行程码、个人基本信息、访问场所信息等精准分类“小数据”,构筑起精密智控“大数据”,推动防控管理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

疫情中,因防控工作的需要,许多原本在正常情况下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困难。孕产妇需要检查、慢性病药物亟待补充……为及时、精准地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湖州市官方新闻客户端上线战“疫”工具箱,及时把收集的问题进行交办处置并反馈。

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疫情防控有力度,暖心服务有温度,也彰显了湖州在防疫中的智慧。

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刚柔并济”的湖州打法正在持续融合、开花、结果。

通讯员陆志鹏摄

有一道最美的风景,是逆行的身影!

疫情发生后,抗疫一线成为了逆行的主战场。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干部等紧急驰援、夜以继日,带着专业力量和奉献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愈战愈勇……

父亲重症住院,丈夫奋战一线,自己接连加班,在这种情况下,得知一线需要核酸采样人员前往支援时,医院手术室护士吕晓艳还是毅然报名了。即便万般不放心父亲,她还是红着双眼,在父亲耳边轻声告别。

沈政豪和沈政杰是一对95后双胞胎兄弟,两人都是辅警。疫情发生后,两人瞒着家人、瞒着彼此,奔向抗疫第一线。3月9日,沈政杰和同事换班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看到防护服背后的名字才发现,是哥哥!“原来你也在这里!”两人确认眼神后,互相比心为对方加油打气。

有一种担当,叫“我是党员我先上”!

他们从不刻意表明身份,但行动与数字足以证明他们的付出;全市0多个机关基层党组织、1.3万多名党员下沉村社,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卡口值守、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名驻村社“第一书记”和余名“红色网格员”就地变身抗疫先锋队。冲锋在前的身影给予了群众坚强的依靠。

3月8日以来,75岁老党员、织里镇广播义务宣讲员王金法每天用乡音播报权威的疫情信息,播报频率从原来的一天3次增加到一天5次。虽然眼下接收讯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每当这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大家还是习惯地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因为疫情,德清县乾元镇东郊社区大部分被划分为管控区,人不能外出。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社区建起了采购服务群。社区干部姚键是一名党龄仅一年的年轻党员,他主动申请接单、派送任务。“最开始的两天,一天要送公斤左右的大米,也记不清上上下下跑了几趟,说不累那是假的。”他说,但是看到一双双信任的眼睛,听到一句句由衷的感谢,再累也值得。

有一种精神,叫志愿服务!

疫情之下,全市53.7万名志愿者纷纷出列,既经受住了近30℃高温的烤验,又扛过了凌晨卡点的刺骨风雨。变换的场景下,鲜艳的“志愿红”始终熠熠生辉。

伊凡摄

脂肪瘤手术拆线才4天,就投入卡点志愿工作,虽然千叮咛万叮嘱,志愿者屠俊峰还是被“泄密”了。“这根本不值得一提,比我更困难的人都在为疫情出力,我这点轻伤算什么。”

“外卖小哥”胡峰是安徽阜阳人,织里疫情发生后,他放弃自己的工作,义务为防疫工作人员送餐。爱不仅是单向付出,更是双向奔赴。3月17日风急雨大,胡峰送餐时全身都淋湿了。童装店负责人徐靖力看在眼里,掏出自己的遮雨电动三轮车钥匙塞给了他,“你做好事,我也尽点力!”

在众志成城中迸发无限力量,在守望相助中携手共同前行,这股向心力汇聚成与疫情抗争的滚滚洪流,展现了湖州治理智慧和勇气担当。

没有一个寒冬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时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我们坚信,全市上下携手同心、团结拼搏的力量,足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一轮疫情防控的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

通讯员王受光摄

繁花灿烂的“暖春”

来了!

原标题:《一起听,湖州战“疫”之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ysbj/1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