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正宗道家养生法nbsp含秘传
编者按:之所以说这些功法“正宗”,因为是由中国道教协会的玄裔全真龙门派第24代传人田诚阳道长介绍出来的。田诚阳道长自幼随父学习中医、道学、易学等传统文化,18岁便赴崂山学道,至今已有数十年修炼功夫;通览卷明代《正统道藏》,在学理上有着全面深入地研究;曾广泛寻访海内高道,后入道协,所修可以说都是正统传承。这样一个人介绍的道教功法,想来是可靠、权威、称得起正宗二字的。
田诚阳道长曾在其专门著作中,对道家的整个修炼体系有着全面概要地介绍,本文只择取其中更适合大众的、有着较好的养生功能的功法。这些功法中,包含以往秘而不授、师徒相传的一些功法。择取的这五大功法为:站桩法(炼形)、吐纳法(炼气)、静功法(炼性)、退符八法(养生)、六气法(疗疾)
特别提示:老子言“道法自然”,这些功法在修炼时,也要遵循“自然”二字,比如身体上的放松、精神上的宁静等。这些功法大多简单易行,但要紧的是“坚持”二字,只有坚持练下去,日久才能感受到那种大效用,说祛病强身、益寿延年恐怕是绝不夸张的,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鱼,急于求成。
一、站桩法(炼形)
站桩有多种形式,田诚阳道长介绍的是内家拳的一种站桩修炼法——混元桩。
1、功法
站桩之前,须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准备工作:不可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带也不可系得太紧。这样才利于血脉流通,保证炼功效果。
首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臀部后坐,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目视前方,似看非看,头直项竖,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杂念。
然后两手抬至胸前,抱起撑圆,五指张开,十指相对,手心向内,似抱两球,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手掌距胸前约八寸,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横肘,小腹微圆。头顶如绳吊系,以振奋精神;两目微睁,目视前方,以蓄养精力;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运行。
如此站立,少则几秒钟,多至一分钟,即会感觉四肢全身,有麻、热、胀、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觉,说明气血已达身体之梢部,是气行全身的标志。
收功时,慢慢伸直两腿,缓缓放下双手,就会感到双手更加发沉发胀。如此原地休息一会儿,待全身的酸胀反应消失之后,全身松快,再散散步即可。
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都是正常现象和必经阶段,一般坚持天天站十天左右就会自动消失。这时再站,不但不会觉得累,站完后反而觉得舒适,精力旺盛犹如睡足觉早晨刚起床时一样。此时才算进入站桩正轨,说明体质已经明显增强。
站桩时间,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小时以内为好。开始不适应,可站五分钟至十几分钟,待“假疲劳”的阶段过去后,增加为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
须切记:身心不可以用力,因为稍有注血便会失去松和,导致气息凝滞。只要呼吸一失常态,或横膈膜略一发紧,便是错处。总之,要放松和自然。
2、功效
站桩功法简便易行,费时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无病强身,而且没有副作用,更不会出现偏差。依之锻炼,则身体的筋肉不炼而炼,神经不养而养,周身舒畅,气质也会随之逐渐变化,本能的自然力会由内而外渐渐发达。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达到健身、养性延命的效果。
实践证明,站桩对于慢性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头晕目眩、慢性气管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脑血栓、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多梦、癌肿瘤、脂肪瘤、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疾患,都有明显疗效。
吕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
二、吐纳法(炼气)
1、功理
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母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没有隔阂,叫做“胎息”。
胎儿生出,脐带剪断,呼吸便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腹部所蓄的先天元气反而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元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而道家吐纳之法,就是为了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吐纳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生受益。
2、功法
最好是空气清新之地,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最好在子(23点—1点)、卯(5点—7点)、午(11点—13点)、酉(17点—19点)四个正时。练功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姿势不限,行立坐卧都可以,以舒适自然为准。炼功前先尽量让心安静,排除杂念,否则难以驭气。
行:可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也可以平坐凳上,手抚双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侧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在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任选一种,但求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炼功时必须舌顶上腭,即石头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如婴儿哺乳之状。因为人的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容易漏神漏气。双目微闭。因为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上容易昏沉入睡,以眼皮自然下垂、看得到眼前之物而又看不清楚为准。环境安静很重要,两耳须屏蔽一切干扰。然后凝心听息,也就是把心专注在跟随自己的呼吸上,“听”呼吸的出入,意念落在丹田,因为这是呼吸出入的始处和终处。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从鼻中吸入清气,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以补充呼出之气。呼需要呼尽,吸需要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如此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后变成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有人初学吐纳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因为行气不当,把这根管冲坏了。所以行气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不要执着和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会冲开。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叫做“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腹中先天元气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是炼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到满口时可以引颈吞下。津液是人养生之宝,津可化气,润泽周身。且肺主气属金,金生水,水为肾主精,所以也是造精的快捷之法,“精、气、神”在吐纳中均可得到调养。功夫愈进,津液愈加甘美,吕祖称之为“长生酒”。
行气的时间久了,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这时肺与丹田之间的虚空一管已经通了。此时已从后天肺呼吸回归到先天丹田呼吸,细细绵绵、似有若无,才是“真息”。
3、功效
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到无念无欲之境。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气中,气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气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像婴儿在母胎之中,这就是“胎息”的境界,只是日久坚持的功夫。
三、静功法(炼性)
对于道家的整个修炼系统来说,静功可以说既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最高明的追求,对于修炼自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华道家修炼学的总体,就是一种静功。
(一)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的外在姿势并不重要,只以头脊正直、舒适自然为最大原则。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散步也无不可。
1、坐式
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
2、站式
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
3、卧式
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和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肱上,或放在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势,与两手刚好相反。
4、散步
应当选择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内,而且道路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用听息法,但不要闭眼睛。
选择好一种姿势,开始炼功,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放松,阻碍经脉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却不察觉,需要意识到。
2、双目微闭
3、舌顶上腭
4、鼻息自然
自然呼吸,忌粗短。随着功夫加深,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从前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阳居外。如图示,抱成一个太极图形状,如此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即是接通之效。
(二)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注意: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因此听息的真正意思,是凝神内注,专心养静,目的是为了精神集中。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顺其自然,不要用意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就能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便是“入静”。
2、观光
这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作用是炼性,并且是根本方法,谓之性功。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下生之前来自宇宙。性之根,在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人下生之前,谓之“祖窍”。
开始先静坐片刻,做听息法。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这便是“观祖窍”法,目的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谓之“性光”。但要特别注意,这个境界必须是自然而来,万万不可追求,追求而来的见光是幻境和入魔,绝非真性。而是应该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不着意。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这就是聚性之功。然后性光会由点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然后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光弱而至光强、波动而至光定、片片而至光聚。也有人修炼多日而两眼漆黑从未见光,但仍不可追求。道家功夫之要,一定不能刻意追求,永远记住自然、无为是根本,否则即是魔道,切记切记。
四、退符八法(养生)
此八法,可以在做功之后依次练习,使气机遍达于周身,用来收功;也可以在做功之前依次练习,作为对全身的按摩,使全身放松、更快入静。如果没时间做功,仅仅做此八法,或在工作劳累之时,或在睡觉前后,也可以收到养生益智、祛病延年的神效。
1、干沐面
又称干洗脸。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之状。要搓至面部轻微发热,才有效果。可以达到调畅气血、治疗面瘫、振奋精神、美容驻颜的神奇效验。连做36次。
2、鸣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两手心捂住耳窍,不使漏气。以双手十指按于脑后,然后双手食指压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脑勺。如果耳膜无损,即可听到“咚咚”如同打鼓的声音。鸣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保持耳朵的听力,达到老不耳聋、聋者复聪的奇效。连做36次。
3、运神目
两目为神光之所系。以两手心捂住左右双眼,如果炼功之后两手心发热效果更好。然后以两手心揉动双眼,先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可以治疗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沙眼、失明等,见效甚速。向内向外各做18次。
4、叩罗千
罗千即牙齿之神的名字,叩罗千即叩牙齿。按照先腮齿、后门齿的顺序,双齿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辅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时,紧紧叩住牙齿,养成习惯。能够达到坚固牙齿,老不落齿的功效。连做36次。
5、扶中岳
中岳即面部中央的鼻子。两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在食指之上。以两手大拇指的外侧,从山根直至鼻翼两端之迎香穴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擦动。肺开窍于鼻,两手拇指外侧有“少商穴”,属肺经,故用此处。可以达到增强肺活量、调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觉、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连做36次。
6、济天一
天一生水,水属肾,即指腰眼肾脏的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两腰眼,一上一下搓动两腰眼。最好能够搓到两腰发热。可以收到温肾壮阳、心肾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软、膝冷、腰痛、阳虚等症状。尤其腰部受寒或扭伤而痛,便可用此法,将热气搓入腰眼之内,即可速愈。连做36次。
7、揉丹田
丹田,即肚脐之部位,此处为人生身受气之本。两手相叠,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压右手,女以右手压左手),先以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压左手,女以左手压右手),再以逆时针方向揉动丹田。可以收到调动丹田之气、增加内气、治疗肠胃疾病的神效。顺时针、逆时针各做18次。
8、搓涌泉
涌泉即两脚心之涌泉穴。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心搓右脚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脚心。可以增强全身内气、驱寒、明目、排浊、治疗腿软等神效。左右各做36次。
基于五行相生的规律,以上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顺序依次练习。如此才能促进全身生气的开发,符合养生之道。
五、六气法(疗疾)
“六气法”即道家所传之六字炼气诀。六字诀是用“呬(si一声)、呵、呼、嘘、吹、嘻”六个字发声治病,病情痊愈即可停止,不宜过多再用,多用恐伤真气。
1、呬
“呬”法最为灵验,外面的鼻子和内里关联的肺部,寒热之症、劳累烦闷以及皮肤疮疡等症,都可以用呬法吐纳,无不获得痊愈。
2、呵
“呵”法属心,心主于舌。口中干涩、身体烦热皆可治疗。根据病症的深浅程度而用之,症状重些则呵之多,症状轻些则呵之少。如此则三焦(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和脏腑不和的毛病,自然消灭。
3、呼
“呼”法属于脾脏,脾神属于五行之真土。身中烦热、气胀而肚腹如鼓、四肢雍闷、气机难通等症,皆可以“呼”诀而调理之,便可恢复如故。
4、嘘
“嘘”法属肝,肝神主于目。眼睛赤红、目生翳障、视物发昏、泪流如哭等症,都是因为肝热导致逆气上冲而形成,用“嘘”诀而调理之,即可很快痊愈。
5、吹
“吹”法属于肾脏,肾主于耳。腰膝多冷、小便困难、阳痿无力等症,微微纵气,以“吹”法用之,不必在外边求药,便可痊愈。
6、嘻
“嘻”法属于三焦,三焦有疾,可用此诀。凡是三焦所有一切气机不和之症,损害三焦健康,但使“嘻”法,就可以自我调理。
摘编自田诚阳道长《中华道家修炼学》
*下拉屏幕发表评论畅谈国学*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上一篇文章: 指南肩上长有脂肪瘤要手术切除吗孩子经
- 下一篇文章: 好神奇满身脂肪瘤竟然通过1个疗程的火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