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对肿
青年歌手姚贝娜、漫画家熊顿等人是在最好的年华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年仅八岁、曾连续两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邓鸣贺小朋友,也因白血病过早离去,这让很多人非常担心癌症发病的低龄化趋势。
其实,我国的癌症发病并未呈年轻化趋势。例如,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达到71岁;乳腺癌患者30-40岁有一个高峰期,60岁以后有一个高峰期;肝癌、胃癌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后。
看完电影,吴彦祖主演的梁医生对熊顿说的一句话让很多人觉得很帅:“我负责治病,你负责相信我”。的确,“肿瘤君”很狡猾,需要医患相互配合来战胜它。比如,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就有七十多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的原则是不一样的。如果患者和医生不能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很可能会被病魔乘机作乱。
别被“肿瘤君”吓倒
电影中,熊顿因吐槽奇葩老板而丢了工作,又遭遇极品男友劈腿丢了爱情,在29岁生日会后,熊医院。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熊顿的朋友们从医生处得知熊顿患有淋巴瘤后,为要不要告诉熊顿而争论,还没等大家讨论完,熊顿就阴差阳错地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身边真的有亲戚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瞒着还是直接说?
有的人怕病人知道结果承受不了,加快病情恶化。有的人认为: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以参与诊疗决策,有利于治疗。
在现代社会,隐瞒病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轻患者、有知识的患者,都可借助网络了解病情。况且,病人都很敏感,亲友不自然的表情、突然改变的态度等也会让病人怀疑自己得了绝症,更容易胡思乱想。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90%的癌症患者希望得知诊断的真相。
其实,患者对于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熊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不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还将得病期间的感悟以漫画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清“肿瘤君”。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也是有能力让原本可怕的“肿瘤君”滚蛋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像熊顿那样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肿瘤君”,告诉患者坏消息需要掌握好时机和技巧,尤其要考虑病人的性格特征。不少得癌症的人都有一种“癌症性格”,并呈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向忧郁,喜欢生闷气,感情细腻却不太善于交往和表达情感,遇到问题常看到阴暗面,不易从困境走出来;另一种是外表开朗,但内心压力大,有困难和心理问题不爱倾诉,所谓的“闷葫芦”。告诉这些患者坏消息时,要做好共同度过最困难时期的准备。同时,还要努力发掘癌症“坏消息”中的“好消息”,比如,告诉患者,“虽然得了癌症,好在不是晚期,能治”,帮病人度过心理的“休克期”,激发其战胜癌症的信心。
来源:人民网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 上一篇文章: 吸脂前先看看这些
- 下一篇文章: 生命本能系统论连载之五第二章生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