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大的子宫脂肪平滑肌瘤长什么样
病例提供:贵州省医院张家德
诊断建议:医院李文东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研究发现,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妇女,约20%患有子宫肌瘤,此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而在子宫肌瘤检查中B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的超声诊断病例。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概念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包括一系列含有脂肪成分的子宫肌瘤,如平滑肌瘤脂肪变性,脂肪组织化生等,范围从平滑肌中有少量脂肪成分到完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脂肪瘤;狭义的则单指平滑肌瘤内含有不等量脂肪细胞呈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这属于女性的一类良性肿瘤,而这些脂肪成分是否与肌细胞同源发展形成或由平滑肌细胞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化生而来,目前尚不肯定,有待研究。
子宫平滑肌瘤脂肪变性,镜检时可见平滑肌细胞或组织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空泡。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平滑肌瘤玻璃样变后期,瘤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脂肪变性所致,与狭义的脂肪平滑肌瘤有本质的不同。
病例特点
子宫平滑肌瘤一般呈实质性球形肿块,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的瘤体上附有小的仔瘤,常为散在性多个分布,肿块周围有由被压缩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假包膜,假包膜与肿块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瘤体切面呈灰白色或白色中略带红,由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与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瘤体较大的平滑肌瘤由于血供障碍、营养缺乏可发生各种变性,如水肿、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性及肉瘤变性等,还可发生脂肪变性,当发生脂肪变性或平滑肌瘤内含有不等量脂肪成分时,即子宫脂肪平滑肌瘤。
病例分享
患者,女,61岁,两年前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活动,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未予重视,未予检查及相关治疗,两年来自感下腹部“肿块”有增大,来院就诊。入院体检,下腹部膨隆,可扪及包块,质中等硬度,无压痛,可活动。
声像图表现:于下腹部可探及一中高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如下图)。
箭头所指处为变薄子宫肌层
术后结论
这个大肿瘤在患者肚子里长了两年,整整一大盆!!!
子宫形态失常,均匀增大如孕5月大小,双侧附件无异常,根据术中情况,考虑子宫肌瘤。标本黄色部分为肿瘤脂肪变性,外层为受压变薄的子宫肌层。
手术诊断:子宫肌瘤脂肪变性。
病理结果
肿瘤组织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核呈棒杆状,胞浆红染,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内见大量成熟脂肪组织。
病理诊断:子宫脂肪平滑肌瘤。
超声诊断分析
术前超声诊断原因分析:
本病例术前超声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原因为肿瘤过大,占据整过盆腔,导致来源判断不清,肿瘤又以高回声脂肪成分为主,误认为巨大高回声型畸胎瘤,而忽略子宫来源的可能。如果当时加做阴道超声检查,能较准确诊断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
鉴别诊断建议:
畸胎瘤
1、首先要判断来源
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应联合应用,经腹看关系,经阴看细节。
1)经阴道超声,即虽然看不清肿瘤全貌,但可以清晰看到肿瘤于宫颈的关系,从而确定来源,判断肿物性质。以此与卵巢来源肿物鉴别。
2、从声像图本质诊断
1)这种体积巨大且完全呈现高回声的肿瘤很少见,单纯由脂肪占绝对优势或为油脂类物质及毛发构成的卵巢畸胎瘤,超声显示为边界模糊的强回声团。鉴别时辅以触诊并局部加压,或深呼吸,观察团块有无移动或变形,子宫来源位置相对固定,彩色多普勒畸胎瘤内多无血流信号,子宫肌瘤内往往能检出血流信号。
2)这种巨大的子宫肌瘤,通过声像图可看到受压而变薄的子宫肌层。
与腹膜后脂肪瘤或脂肪肉瘤鉴别
1、腹膜后器官或结构的移位;
2、滑动症;
3、包绕现象。肿瘤位置较深、不随呼吸及体位活动位置固定,较大的肿瘤可使脏器挤向外上方或下方、肠管挤于肿块前方或两侧,肿瘤巨大者,可使肠管移向一侧。肿瘤毗邻脏器可见浸润性或转移病灶。腹部大血管有受压、绕道、被包绕、转移现象。因此,实际探查过程中,应扩大范围,多切面探查,才能判断肿块来源。
病例提供:贵州省医院张家德
诊断建议:医院李文东
本次病例中的老太太身体真是皮实,病史两年,因没有疼痛感,而未予重视,导致肿瘤长的如孕5月大小。
身体健康问题乃是头等大事,生病我们不必担惊受怕,更不能无动于衷呀。祝愿这位病人早日康复!
对于本次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例分享,您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或有别的诊断建议呢,欢迎识别下方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鑳芥不濂界櫧鐧滈鐧界櫆椋庣収鐗?
- 上一篇文章: 左腿小腿部肿胀酸疼怎么回事
- 下一篇文章: 14条经络阻塞后的表现,太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