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崴出了肿瘤,三度手术后赴美结果令人
年的11月底的一天,宋桃(化名)半夜走楼梯时不慎扭到了右脚。没想到,这一崴竟崴出了大问题。
开始她没有太在意,用了扶他林镇痛后感觉还可以,但不久后重新痛了起来。保险起见,医院去拍了个片子。结果发现,肿胀扭伤的部位没有问题,而右侧骨头突起的位置却出了大毛病。
“去做个全身检查吧。”放射科主任这样建议。
于是,宋桃做了PET-CT。这次结果更吓人:右腿胫骨、右腿股骨、右膝关节均有多发性疑似肿瘤病灶。
崴个脚而已,居然能崴出肿瘤?年仅32医院椅子上,恐惧感排山倒海地向她袭来。
稀里糊涂,为保命先切了再说!冷静下来后,宋桃立即挂了当地一个骨科专家的号,想尽快确认到底有没有中招。然而专家表示这种病一般以良性为主,但也有少许恶性的风险,需要先手术切出来,做完病理才能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而由于病灶位置有关节存在,手术一旦出问题,弄不好腿就废了,再也无法正常走路。
听专家这么一说,宋桃不敢轻举妄动,于医院做了骨穿刺活检,但结果仍然不能确诊良性还是恶性,仅仅符合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特征。
没办法,再害怕也只能先手术了,等切完了再看。
年12月,针对疑似肿瘤病灶部位之一的右腿胫骨,宋医院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显示:右胫骨上段、下段符合骨软骨瘤,中下段病变部分区域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并有一定异型性,不排除局部恶变。意思是虽然是良性的,但有部分变恶的倾向。
宋桃不放心,把病理切片带回了上海,医院做了会诊。医院倒是确诊了,但结果却让宋桃更加纠结,因为上海的结果与北京不一样。上海的医生认为,“胫骨上段为骨软骨瘤,下段符合周围型非典型性软骨性肿瘤I级”。虽然恶性程度不高,但已经升级为恶性了。
宋桃彻底懵了,都医院,到底该信哪个?而此时,她还有两处疑似肿瘤病灶的部位没有处理。
连续手术,依旧不能确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宋桃过完了春节。年3月,医院,对右膝关节进行了MRI和CT检查。MRI显示右股骨内侧髁、股骨下段后方及胫骨上段内侧有异常信号灶,而CT显示右侧胫骨上段内侧及胫骨下端内侧局部骨质缺损伴软组织肿块,右股骨下端内侧骨皮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
简单来说就是:有异常,但无法确定是不是恶性肿瘤。
之后,宋桃又进行了右侧股骨下段的肿瘤活检术,术后病理依然是多发性骨软骨瘤,无法确认是否有恶性肿瘤。
没办法,只能继续手术。一个月后,宋桃接受了全麻下行股骨病灶刮除术+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内生性软骨瘤(良性)。为了能够使她正常行走,医生在宋桃的膝关节打了2枚钛钉。
但术后仅仅两个月,因为发现腘窝肿块,疑似复发,宋桃又接受了第三次手术:腘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多发性软骨肉瘤I级(恶性)。
两次手术相隔不到两月,之前的良性就变成了恶性……而此时的宋桃,右腿已是遍体鳞伤,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
去美国,寻找一个确切答案结果一再反复,或者模棱两可,宋桃看不到治疗的希望。她决定出国,医院去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事实上,早在年1月,第一次手术后北京和医院病理诊断出现分歧时,宋桃就萌生了去美国看病的念头,并且和盛诺一家杭州分公司进行过联系,但由于当时临近春节,便未能下定决心。
“一样东西给两个结果,这是病人没有办法接受的。”宋桃说。而且,医院,医院。
7月底,宋桃带着所有国内诊疗的资料,通过盛诺一家转诊,飞往美国南部城市休斯顿。出发前,她在国内又做了一次复查。结果提示疑似右胫骨上段偏内侧病变,医生说不排除复发的可能。
“如果不走,或许还要继续手术吧。”宋桃说。
美国医生:这都不算癌!宋医院是癌症医院,同时也是盛诺一医院之一。
医院,盛诺一家的海外工作人员先带宋桃到国际部进行了注册,然后见医生助理。医生助理确认宋桃的病历信息准确无误后,又询问了她当前的身体状况,并为她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将国内带来的病理切片进行处理。
8月8日,在完成医生助理安排的各项检查后,宋桃首次见到了自己的主治医生,医院肉瘤肿瘤内科的副主席。一见面,这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医生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你的这些所谓的良性肉瘤也好,恶性一级肉瘤也好,在美国的定义上,根本算不上癌症!”
原来,国内诊断的多发性软骨肉瘤,美国医生认为只是良性肿瘤。虽然可能是病理切片检查的组织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宋桃的肿瘤生长缓慢、级别低,即使是软骨肉瘤也不会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并且如果肿瘤是恶性的,应该有腿部剧烈的疼痛,但宋桃并没有,X线检查也没有骨质破坏。
这些结论是由主治医生带领的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骨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结合国内外检查结果以及宋桃的自身感受,经过5-6天的商讨后得出的。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宋桃完全不需要担心转移,担心扩散,她的问题并不可怕,甚至在美国根本不会切这样的良性肿瘤!
“或许最初发现不对就马上到美国,结果可能就不一样,至少不用吃这么多苦头了。”宋桃遗憾地说。
像坐了一回过山车最终,专家团队给出的治疗建议是:“不需要化疗,也不需要其他治疗,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多年后其中某一处肿瘤变为恶性,那时再进行治疗也不迟。”可以说,宋桃的疾病范畴已经属于骨骼疾病了,看骨科医生即可。
8月11日,宋桃又在主治医生的安排下,单独见了骨科医生。骨科医生认为她的复发风险很低;而且即使复发,只要不影响她的生活就可以不手术,只需要定期X线检查,在肿瘤软骨帽增厚时再进行手术切除。
听了这番话,宋桃悬了很久的心终于落定了——从疑似癌症连续手术,到完全不需要处理,她感觉自己就像坐了一回过山车。
出于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遗传突变基因,回国前,宋桃又在美国又做了基因检测,并和医生约定,半年后再去美国复查。
在美国待了不到2周的时间,宋桃回到了中国。不久后她就接到盛诺一家电话,告诉她在美国做的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没有任何问题,她的孩子不会受到影响。至此,宋桃终于可以卸下所有包袱,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国内外看病大不同在被问及美国和中国医生在她印象里有什么的不同之处时,宋桃表示,主要差别体现在医患沟通上。
“见美国医生之前,盛诺一家的工作人员提醒我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省得忘记;出了诊室就不能再回去问了。我写了好多,但最后都没用上,医生讲的就已经把我想要问的东西都说出来了。”宋桃笑着说。
事实上,主治医生在与为宋桃讲解病情时,花了一个多小时。而背后,是多学科团队花了更多的时间来反复研究她的病情,才能达到这样的面诊效果。反观国内,医生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只有5分钟,而且是孤军奋战,也没有时间提前了解、分析患者的病情,能够解答的患者的疑问自然也就有限了。
虽然医生也是无奈的,但没有患者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对待。
宋桃表示非常期待明年2月的复查。在这里,也祝愿她一切顺利,彻底从肿瘤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说明:
1.本文为盛诺一家真实案例,根据患者口述整理
2.文中图片由编辑添加,与正文无关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重磅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最新最全的就诊
- 下一篇文章: 移友谈移植术后如何预防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