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周荐文文献综述高分辨率超声在儿童腮

CR中国-极周在线定期向会员推荐优秀文章及   者:曾 昱

责任编辑:汪 鹭

摘要

目的:回顾儿童腮腺超声异常频谱的图像

方法:两位儿科影像医师通过对名儿童(年龄从24天到16周岁)5年间的医疗记录和所有的腮腺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患者病变类型广泛,从弥漫性腺体异常到囊性变都有。在例病例回顾中,例正常(49.6%),另外例(50.4%)病例通过超声诊断为腮腺异常。这些病例包含54例(36%)急性腮腺炎、12例(8%)复发性腮腺炎和12例(8%)腮腺内脓肿。在肿瘤病例中,血管瘤是最常见,已证实的有16例(10.6%);伴随淋巴管畸形的有3例(2%)。霍奇金淋巴瘤有2例(1.3%),还有1例多形性腺瘤。有4例(2.6%)被证实为涎腺病。浅部软组织异常病变有25例。12例病例有颈部淋巴管畸形(包括腮腺淋巴)。11例病例有颊部血管损伤(没有腮腺直接损伤)。

结论:高分辨率超声仍是评估腮腺的一线影像检查,并且其对于检测唾液腺异常而言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介绍 1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腺体,然而腮腺损伤在儿童患者中并不常见。对于观察腮腺病变而言,超声是一项理想的早期影像诊断技术。

高分辨率超声由于每个成像单元包含大量像素点,因成像锐利并且拥有良好的细节分辨能力。

除了成像简便、无电离辐射,无侵袭性和易获取这些明显的优势之外,超声还有助于把腮腺组织从非腮腺组织中快速鉴别出来。这是特别相关的,如果病变是在水平的腮腺尾部,那么这就为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师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影像学检查并不可能永远精确地把恶性肿瘤从非恶性肿瘤中鉴别出来。在最后的分析中,要考虑各种病状的外观的相似之处,并且结合必要的临床信息来缩小诊断范围,做出鉴别诊断。

因此,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图文并茂地展示各种常见的腮腺病变的超声表现。

超声技术 2

我们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中,使用了频率在5-13mhz范围的线性高频换能器。同时用彩色多普勒来评估局灶性病变的血管内的腺体和对侧腺。所有恶性病变都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而所有其他病变(包括炎症性病变),都通过连续成像和连续的临床随访(2周至24个月)得到了证实。

腮腺解剖和正面外观 3

正常腮腺具有均匀的回声纹理,这与甲状腺很类似。腺体前方靠近下颌骨升支和咬肌,而在腺体后方,是乳突和胸锁乳突肌。正常的腮腺导管通常不可见的。腮腺旁的面神经,可细分为浅、深两段。面神经在超声中就像一个弧形,这个弧形的外侧是下颌后静脉,后外侧则是下颌升支;这两个结构都可以当作面神经在超声中的定位标志物。

超声图像中,正常腮腺内就可见多发淋巴结,表现为小且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域,这些淋巴结不应被视为病理性淋巴结。

这些孤立的淋巴结,通常表现为低回声且小于5±6mm,可存在于无症状儿童的腺体内。腮腺内正常淋巴结可呈椭圆形或纵向形态。回声门的存在是判断腮腺淋巴结正常的重要标准。

炎性疾病 4

急性腮腺炎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前者比较常见,可以是双侧腺体受感染。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征性表现;一般表现为腺体增大,具有不均匀的纹理,和相对低回声。腮腺管无扩张,无钙化或结石。

细菌性腮腺炎,通常发生在1岁以下的儿童,并且多发生在单侧。化脓区域在腺体中常表现为无或低回声,可以看到病灶(脓)和扩大的淋巴结出现在低回声区。

再发急性腮腺炎(又名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超声表现为扩大的异构腺体,单或双侧受累,低回声区直径约2-4mm,这可能是末梢导管扩张或淋巴细胞浸润的表现。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即从2岁左右开始发病并且反复发作直到青春期。发病后,腺体的纹理保持异常,即使在静止期间也是一样。腮腺炎的病因是细菌或其他非特异因素。

慢性腮腺炎也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即持续性疼痛和非隐匿期腺体压痛。与复发性急性腮腺炎相比,这种情况导致病灶回声表现类似于实质性水肿。常见的慢性腮腺炎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雷诺氏病。

肉芽肿性疾病如猫抓热、结节病和肺结核,可影响腮腺。超声下,腮腺实质内显示腺体内的大液化区。

良性肿瘤 5

儿童腮腺肿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占所有肿瘤的65%)。血管瘤是在小于15岁的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伴随淋巴管畸形的血管病变)。多形性腺瘤在非血管性病变中最常见的。Warthin瘤,腺瘤,乳头状囊腺瘤、嗜酸细胞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孤立或丛状型)、错构瘤及淋巴上皮瘤,以上类型的腮腺肿瘤很少发生。多形性腺瘤多发生在近青春期或青春期,表现为无痛性、无压痛、质韧、逐渐增大的肿块。超声下,可表现为低或等回声,可伴钙化点,也可以是局部侵袭性的。

恶性肿瘤 6

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涎腺肿瘤有更明显的症状,而这些恶性肿瘤大多与腮腺相关。腺体实质快速增生、面神经麻痹或淋巴结肿大,以上症状的出现暗示恶性腮腺病变可能大。绝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是异构的,超声下表现为低回声,且边界模糊。

恶性肿瘤包括大约35%儿童唾液腺肿瘤;这些情况下,60%对应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大约7%的病例出现在儿童期,可累及腮腺、颌下腺或舌下腺。腺泡细胞癌多位于腮腺、舌下腺。两种肿瘤在10岁以下儿童的腮腺肿瘤中最常见。

其他比较少见的肿瘤包括腺癌、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横纹肌肉瘤。涎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在超声检查中,唾液腺淋巴瘤可表现为低回声,囊性变或微囊性变。然而,声像图特征并不具备病理学特异性。

血管及淋巴病变 7

血管瘤是无痛的良性病变,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通常它们是自发的,除非有显著的动静脉分流.。在多普勒评估中。血管瘤有一个可变的超声表现(等回声/低回声),可有静脉石(局限性/弥漫性的)和软组织成分;可能是毛细血管源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血管内皮瘤。

淋巴管畸形是囊性或包裹性病变,基本上是浸润性的,极少是退行性变。他们可能会伴有感染继发出血。超声的表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可为无/低回声,内部碎片为出血或感染的迹象。多普勒评估可以显示其间的血管。

囊肿与发育性病变 8

发展性病变和囊肿可能与腮腺密切相关。Ⅰ型鳃裂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外胚层缺陷,而产生的膜性外耳道畸形。它们通常起源于下颌角,延伸至外耳道.。它们常与面神经相关联。Ⅱ型鳃裂囊肿是最常见的(占鳃裂畸形的90%);通常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穿过颈动脉分叉和扁桃体柱。然而,这些囊肿还可以沿着第二鳃裂瘘管中蔓延。这些囊肿可能是回声均匀,并且和实体肿瘤回声类似。由于远端导管梗阻而出现的腮腺囊肿,形成一个上皮细胞粘液囊。囊肿可能无回声,或可能充满内部回声或间隔。

 9

任何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因素,也可以使腮腺内淋巴结增大。这时候,腮腺实质是与正常纹理和血管基本正常。这些淋巴结肿大可能会随着血管继发炎症或低回声病变的继发病理过程而增加。

创伤 10

超声对腮腺损伤的评估价值有限。钝性损伤可产生弥漫性肿大的腺体并表现为低回声,而穿透性损伤可引起导管横断。而面神经横断并不能通过超声检测出来。

唾腺病 11

唾腺病是一种唾液腺肿大的症状,通常为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通常是双侧腮腺肿大;常与内分泌疾病有关。超声表明腺体扩大伴回声,且无局灶性病变。由于使用高频探头,腮腺的深部可能不显示。

HIV 12

感染HIV后,腮腺可能会肿大;通常是双侧肿大。这些腮腺肿大患者普遍存在肺部受累。两种不同模式的确定–第一是分散的多个小区域的低回声的实质,这和淋巴浸润有关;第二显示大的囊肿样病变几乎取代了实质,这是由淋巴上皮囊肿产生。

其他腮腺损伤及腮腺源性损伤 13

咽旁间隙损伤和腮腺外侧组织损伤很难通过触诊与腮腺损伤鉴别。临床上也很难依据腮腺侵袭程度来判断损伤的程度。超声则有助于从这些损伤中鉴别出腮腺外损伤合并侵袭腮腺的病变。例如丛状神经纤维瘤,超声就有助于判断其在腮腺里的病变程度。然而,由于超声观察深部腺体的局限性,部分深部损伤不能通过超声鉴别。这时候,磁共振是一个更合适的方法。

当我们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病变,蜂窝织炎和颈部血管恶性病变的时候,需要超声来排除腮腺实质累及。

总结 14

高分辨率超声依然是评估腮腺的一线影像学方法。熟悉腮腺的异常超声表现有助于鉴别腮腺病变。尽管超声图像和病史对于诊断至关重要,并且常常是诊断的关键;但是对于很多的腮腺病变,我们仍然需要细针活检穿刺来做出最后的诊断。

长摁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ysbj/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