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性患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入院治疗病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性别:女
年龄:25
临床资料: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和双侧臀部隐痛,左侧较右侧明显,腰部活动无受限,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因症状较轻未诊治。9个月前出现双大腿后侧放射痛,医院行腰椎X线片检查后诊断为“腰肌劳损”,予针灸、理疗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此后疼痛反复发作,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物后疼痛可缓解。
1个月前医院行腰椎CT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L5/S1)”,在局麻下行“L5/S1椎间盘等离子+臭氧髓核消融术”,术后腰痛无缓解,自觉臀部疼痛症状加重。10d医院行腰椎增强MRI扫描,示L3-L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呈T1等信号、T2中等信号混杂高信号,强化明显,诊断为“L3-L5椎管内占位,椎管内感染(脓肿形成)可能性大”。
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头痛等不适,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基于MRI报告和病史,为了明确“椎管内感染”的性质,拟行“脓肿”穿刺取材涂片和培养等检查,神经内科医生在L4/5棘突间行腰椎穿刺术,但反复三次腰穿均无脑脊液和脓液流出,仅见少量血性液体。腰穿术后患者即出现会阴部、肛周麻木、排尿困难,给予甘露醇脱水后症状无好转,医院留置尿管。1周前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左小腿后侧麻木,症状逐渐加重,不能正常行走。遂来我院就诊,于年11月29日收入院。
查体:入院查体:轮椅入室,腰椎活动度无法检查。L3-L5棘突间和左侧棘突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双膝以下、鞍区浅感觉减弱。左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2级,右侧3级。左侧胫前肌、长伸肌肌力4级,小腿三头肌肌力5级;右侧胫前肌、长伸肌肌力5级,小腿三头肌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降低。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双侧髌阵挛、踝阵挛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鞍区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无自主收缩,肛门反射消失。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诊断:入院诊断为腰椎管内占位原因待查。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正常。复查腰椎增强MRI矢状面示L3-L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可见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为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病灶位于硬脊膜内,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横断面示此节段脊髓明显增粗,病变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呈杯口状改变。诊断为L3-L5椎管内占位原因待查:血管脂肪瘤?神经鞘瘤?
治疗:为明确肿瘤性质,解除神经压迫,于年12月4日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肿瘤切除、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行L3-L5全椎板切除减压,见硬膜囊张力明显升高,颜色偏暗。切开硬脊膜后发现肿瘤内大片出血坏死灶,与马尾神经有包膜分隔,但部分马尾神经穿行于肿瘤内。将肿瘤分块切除后分离出肿瘤包膜并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放射痛减轻,鞍区麻木感逐渐缓解,术后5d能下地行走,但仍无法控制大小便。
病理检查结果:组织内可见瘤细胞呈巢团状弥漫浸润生长,部分区域可见菊形团样结构,细胞大小不一,瘤细胞主要为小圆形或卵圆形原始细胞,胞浆稀少,核大深染,形状不规则,染色质细,个别可见核仁(图4)。免疫组化:CD56(-)、EMA(-)、CD99(+)、Syn(部分+)、CgA(-)、Ki-67(+,35%)、S-(+)、Oligo-2(-)、P53(部分+)、NF(-)、MGMT(+)、CD(-)、Fli-1(+)、GFAP(-)。符合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术后3周转肿瘤科行化疗。术后5个月拔除尿管后已能自行控制大小便。术后半年复查,患者恢复良好,下地行走无困难;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
智慧病理网(.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 上一篇文章: 直肠后间隙扩大一定要想到这几种病
- 下一篇文章: 婴儿毛细血管瘤形成的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