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增贷款回升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票据

5月新增贷款回升: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票据贡献大

[1.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8,狭义货币(M1)增长4.7,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1.8]  [2.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亿美元]  [3.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38亿美元]  从央行最新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来看,无论是贷款,还是M2(广义货币)和存款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多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在逐步企稳,但经济运行整体仍然存压,不排除再次降准、降息的可能。  贷款增加9008亿超预期  5月贷款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央行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3亿元,较上月提高近2000亿元。  "从结构上看,信贷环比多增一是由于住户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了2063亿元,环比多增近500亿元;2是非金融企业票据融资增加了2233亿元,环比多增达872亿元。"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5月信贷环比回升是受住房市场回暖、成交量回升对个人按揭贷款的带动,同时也是当月存款增加较多,银行存贷比束缚减小,进而加大了信贷投放。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则称,虽然贷款数据超预期,但其中票据融资新增2233亿,除此之外,无论是短时间信贷还是中长期信贷较4月均着落,因银行风险回落与实体加杠杆意愿不强并存,银行用表内票据冲抵信贷额度医治白癜风的土方法。  但连平认为,当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若剔除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当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达280亿元,票据融资环比多增较多,且非金融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环比着落了200多亿,这表明当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并未显着转好。  数据还显示,5月份新增社融1.22万亿,环比有回升,但同比社融余额继续放缓至11.8(前值12.1)。  连平认为,社会融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经济运行整体依然疲弱。他表示,当月社会融资范围增量为1.22万亿元,虽然比上月多增,但比去年同期少近1400亿,余额增速延续下落。受监管加强和需求疲弱的共同影响,信托、拜托等"影子银行"融资继续低迷,新增信贷占比延续在70左右的高位。  但也有观点认为社融数据基本正常。  "社会融总量在12左右是基本正常的,属于在公道范围内,股市的快速发展、银行贷款的增加,这几个方面总体上保持社会融总量的安稳增长,对我们国家的稳增长是正面的支持作用。这个速度基本可以保证稳增长。"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  "若社会融总量能保持在12水平,基本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目前稳定需求不敢轻易地投资或增加,企业不敢多借款,政府融资平台又受限,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增速不太乐观,可能会对稳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他表示。  M2增速回升  5月,M2同比增速为10.8,较上月提高了0.7个百分点。适逢近日央行公布,2015年前5个月提供PSL资金2628亿元,市场将M2反弹归结于PSL额度安排调解。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央行使用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定向给国开行2628亿元,以补充基础货币供给,有利于M2的回升。其次,在美元指数盘整和欧央行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的背景下,国内跨境资金活动改进的动力不减,亦有利于M2的边际上改进。  但市场依然认为M2低于预期。"从M2的增长来看,增速还应当再快一点,大体上接近12,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宗良说。  连平称,这主要是受前期准备金率下调、加大公然市场资金投放和外汇占款可能有所企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但10.8的增速依然偏低。M1增速较上月回升,但整体依然延续偏低,除企业经营活力不强的因素外,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对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延续分流是重要缘由,未来M1增速难有显着回升。  另外,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环比和同比均多增,存款运行情况有所好转。但5月外汇存款延续4月的着落态势,绝对额减少了138亿美元。  "在股市繁华的背景下住户存款依然处于绝对额减少的状态,当月存款多增主要是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较多。这说明银行存款基础不稳定,银行存款依然面临被分流的压力。"连平提示,外汇存款连续两月减少应引发重视,在近期人民币汇率保持安稳乃至略有升值的情况下,这可能是市场预期改变、外汇市场供求产生反转的重要信号,应进一步密切关注。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国家统计白癜风哪治得好局近期发布的2015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着落0.2,同比上涨1.2;PPI环比着落0.1,同比下跌4.6,连续39个月负增长。  当前中国的情势其实不乐观:CPI增速延续放缓,M2增速连续两个月低于年度预期目标,并创出新低;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一季度增速为2009年2季度以来的新低。但是,"若仅以CPI来判定,目前中国还未出现通缩。"近日,在议题为"再解通缩"的"中国经济视察"第42次研讨会上,央行副行长易纲说。  多名分析师向《第一财经》预测,在2015年下半年CPI和PPI会有所上升。继5月降息,市场普遍加大对6月降准预期。市场对降息预期展开热烈讨论,央行降息周期是否是即将接近尾声?  李奇霖称,整体来看,经济处于"基建托底 传统制造业去产能 新增长点青黄不接"的状态,在此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不强与实体加杠杆意愿弱并存。在此背景下,资金面较好和流动性骗局或是一个长周期现象,峻峭化曲线需要降准压平以缓释实际利率高企和存量债务风险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本报分析称:"前期降准已使货币市场利率大幅度下行,同时包括5月份的外贸顺差又比较高,所以我觉得降准的可能性或必然性不是特别急迫。"  "5月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小幅回升,但物价涨幅延续较低,进出口继续低迷。在此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偏松格局,不排除再次降准、降息的可能。"连平表示,"但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下一步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大定向宽松政策操作力度可能是政策重点。"  谢亚轩也表示,产出缺口仍在深度探底,全球范围内处于低通胀环境,预计下半年央行仍有可能再次调降基准利率,同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另外,随着跨境资金流入范围较往年趋势性减少,央行仍可能继续降准,并配合使用多种数量工具,如公然市场操作,和包括MLF和PSL在内的各种创新型工具,以补充基础货币缺口,并加强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引导,下落实体经济融资本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tz/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