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

经络,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主健康,不通则病。经络通畅,饮食可被人体正常吸收,吃啥都是补。经络不通,饮食不能被吸收,吃啥都是堵。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肺经起始于胃部,与胃、肺和大肠紧密相联,但凡与呼吸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咳嗽、感冒等疾病都与肺有关。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闷面色无华。手阳明大肠经,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作用,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阳明大肠经不通,就会导致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等。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主润宗筋。胃经是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经脉,联系脏腑器官众多。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胃经不通会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易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足太阴脾经从大脚趾内侧端(隐白穴)开始,沿着足背内侧的赤白肉际,向上经内深前缘的商丘穴,沿着小腿内侧的正中线向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行于足厥阴肝经的前面,再向上沿着大腿内侧前缘到冲门穴入腹部,属脾,络胃。然后再向上穿过膈肌,沿着食管两旁向上行,夹咽两旁,连接舌根,散在舌下方。分支:自胃分出,向上经过膈,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脾经属于阴经,与脏腑联系最密切。当脾经中气血运行出现异常时,人的身体就会出现病症。外经病:如果气血不通,身体的路址内侧脚内缘小腿和膝羞或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就会发冷、酸、胀、麻、疼痛等症状。由于脾和血液相关,所以脾虛易引起痛经,或者常有从小腹至腹股沟大腿内侧的放射性痛。五官病:足太阴脾经与舌、咽部关系较为密切,脾经不通会舌根发强、吃饭后即吐、不自主地流口水等症状。脏腑病:“阴主里,阳主表”。脾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腹胀、胃痛、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脾经不通还易引起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腔炎,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秘,关节酸胀,糖尿病等。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之一。明清名医陈士铎认为:“心经有热则咽干,心经有邪则肋痛、手臂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可以看出,心经与心有着紧密的联系,养护心经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黄帝内经》中说,当心经发生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人们就会出现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靠近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者麻木、手心热等一些症状。心经不通还易出现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气短,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等症。手太阳小肠经,主管人体的小肠脏腑,可以治疗耳部、颈肩、颜面、眼部、咽喉方面的疾病。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的少泽穴,沿着手背尺侧至腕部外侧的阳谷穴,再沿前臂外侧的尺骨后缘上行,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小海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的肩贞穴,再绕行于肩胛部上窝的肩中腧,交会于督脉上的大椎穴,再从大椎穴向前经足阳明经的缺盆穴,进入胸部深层,下行至任脉的膻中穴处,络于心,沿食管过横膈,到达胃部,属小肠。小肠经有两个分支。其中,缺盆分支是从缺盆穴处沿颈部上面颊部的颧骼穴,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听宫穴:颊部分支是从颊部斜向目眶下缘,抵达鼻根进入内眼角的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小肠经连接着小肠、心、胃等人体器官。如果小肠经出现异常,会导致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腧似折、小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等疾病。小肠经不通还易出现小腹痛,心胸闷,头顶痛,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胖等症状。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是人体中最长的静脉,由头顶分出,经过枕骨进入颅脑,再至脊柱、腰部,最后入肾。《黄帝内经》中将膀胱经看成“州都之官”,其中说:“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意思是说膀胱的功能就是专门用来聚集人体的水液,然后储备收藏。膀胱经一旦出现了问题,后果往往都很严重。风寒之邪通常会从人的后背侵入人体。而膀胱经则是人体背后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能够有效的防止病魔侵入。膀胱经一旦出现问题,身体就会发热,人却会感到寒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腰疼痛,小腿肚痛胀伸屈不利。膀胱经不通还会恶风怕冷,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足少阴肾经,肾为先天之本,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非常密切。足少阴肾经是一条关乎人一生幸福的经络,若想提高生活质量,在身体上从温饱进入小康,那就必须把肾经锻炼强壮。肾是先天之本,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也就是祖上的“遗产”。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太需要后天的培补了,否则,人过中年便注定要每况愈下,衰老之态势不可挡。身体需要运动,经络更需要锻炼,经络是修复身体器官的重要途径。人体的器官就像天天运转的机器,是很容易磨损的,但是只要我们经常保养它,时时除垢润滑,那么我们仍然能够日久弥新,甚至脱胎换骨。因为我们改变了遗传留给我们身体发展的惯性轨道,激发了个人身心固有的巨大潜能,大自然赐予了我们每个人强大的自愈能力,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机缘去挖掘和把握了。如果肾经不通,就会出现手足冰冷,腰膝酸痛,咽喉不适,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精神萎靡,失眠,健忘,口干舌燥,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等症状。手厥阴心包经从人体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心包经气不通畅,胸中的阳气得不到宣泄,人就会忧愁抑郁,就会出现血管不通,血液不干净,不能在全身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心理疾病的产生。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三高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这些病的病根都在血管上,都是因为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异常,不能正常净化和推动血液,导致血液不净,血管毒素聚集所致。心包经不通还会出现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等症状。手少阳三焦经,中医认为三焦属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中藏经》)。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三焦为水液的生成输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通,则脉络通而水道利。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不通老病缠身: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头、身侧面,如同掌管门户开合的转轴,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能够调节各脏腑功能,为十二经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胆经不通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等症状。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肝经不通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易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等症状。督脉属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督脉不通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任脉在人体的前胸腹部前正中线上,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任脉总任一身之阴,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另外对一身的阴经经脉气血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由于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解月经,促进女子生殖以及妊养胎儿的功效。任脉不通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闷气喘。治病不通络,等于白忙活。张宏恩

疗疾救难慈心怀德此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tz/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