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尿液肾功能检测
第一节尿液检查
1.尿液标本采集和保存
(1)尿液标本采集采集容器清洁、干燥,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
1)晨尿:清晨首次尿,作理学、化学、显微镜沉渣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2)随机尿:任意时间留取的尿液,适合于门诊急诊患者。
3)餐后尿:餐后2小时留取的尿液,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查敏感。
4)24小时尿:尿蛋白、电解质等定量。
(2)尿液标本保存:4℃保存或加入适当防腐剂。
2.尿液理学检查正常表现
(1)尿量:1~2L/24h。
(2)外观:淡黄色、清晰透明。
(3)比重:1.~1.。
3.多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概念:尿量>2.5L/24h为多尿。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多尿:见于习惯性多饮、精神紧张、输液或应用利尿剂、脱水剂后等。
2)病理性: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4.少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概念:少尿是指尿量<0.4L/24h。
(2)临床意义
1)肾前性:严重脱水、休克、心衰。
2)肾性:急慢性肾衰、肾移植。
3)肾后性: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
5.无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概念:无尿是指尿量<0.1L/24h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
(2)临床意义:见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6.常见尿液外观异常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1)血尿
1)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1ml,呈淡红色。
2)镜下血尿: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红细胞>3个/HP。
3)血尿的临床意义: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以及肾结石、肿瘤、结核等。
(2)血红蛋白尿
1)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2)隐血试验呈阳性。
3)血红蛋白尿的临床意义:见于血管内溶血的各种溶血性疾病。
7.尿比重异常的临床意义
(1)增高
1)高热、脱水、出汗过多、周围循环衰竭等。
2)糖尿病及肾病综合征。
(2)减低:慢性肾衰竭及尿崩症等。
(3)连续测定尿比重是判断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重要依据。
8.尿液化学检查的参考值
(1)尿pH值:4.5~8.0(随机尿)。
(2)尿蛋白质
1)定量:<mg/24h。
2)定性:阴性。
(3)尿糖:阴性。
(4)尿酮体:阴性。
(5)尿亚硝酸盐:阴性。
(6)尿胆红素与尿胆原:阴性。
(7)尿隐血:阴性。
9.尿pH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1)酸性尿:见于酸中毒、发热、服用氯化铵等药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等。
(2)碱性尿:见于碱中毒、泌尿系统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
10.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活动、妊娠等。
2)体位性蛋白尿:在晨尿中无蛋白,较长时间站立后尿中蛋白量增高,而平卧后尿蛋白又减少或消失。
(2)常见病理性蛋白尿:
常见病理性蛋白尿发病机制及意义
类型
发生机制
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电荷屏障破坏
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肾盂肾炎、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及肾小管均受损
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
溢出性蛋白尿
血浆中异常蛋白质增多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及急性溶血性疾病。
组织性蛋白尿
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
炎症、中毒或药物刺激
假性蛋白尿
大量脓液、血液及黏液混入
膀胱炎、前列腺炎
11.尿糖阳性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饮食性、精神性、妊娠。
(2)病理性糖尿
1)暂时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2)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3)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
4)某些内分泌疾病:甲亢症。
5)其他:哺乳期乳糖尿、果糖尿、戊糖尿等。
12.尿酮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等。
13.尿亚硝酸盐阳性的临床意义
(1)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2)维生素C、菠菜等可致假阳性。
1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2)尿胆原增加: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3)尿胆原减少:阻塞性黄疸。
15.尿沉渣显微镜细胞检查的参考值
(1)红细胞:10倍浓缩尿0~3个/HP。
(2)白细胞:10倍浓缩尿0~3个/HP(成年男性),0~5个/HP(成年女性)。
(3)上皮细胞:可见少量上皮细胞,无肾小管上皮细胞。
16.尿液管型的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
1)偶见于正常人清晨尿中。
2)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剧烈运动、高热、全身麻醉及心功能不全。
3)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
(2)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诊断肾小球病变的重要依据,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作期等。
2)白细胞管型:提示有化脓性炎症,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3)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4)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肾单位淤滞。
5)脂肪管型:类脂性肾病。
6)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淀粉样变。
17.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
(1)尿清蛋白(Alb)
1)增高: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等;②隐匿性肾炎恢复期。
2)是较敏感的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
(2)尿α1-微球蛋白
1)增高见于肾小管炎症、中毒。
2)估计药物对肾的损害。
(3)尿免疫球蛋白G: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肾病、狼疮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早期。
第二节肾功能检查
1.常见肾小球功能检查参考值
常见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参考值
项目
参考值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成人:80~ml/min新生儿:40~65ml/min
血清肌酐(Cr)
全血:88.4~.8μmol/L
血清或血浆:男性53~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清尿素(SU)
1.78~7.14mmol/L
血清胱抑素C(cysC)
0.6~2.5mg/L
血清尿酸(UA)
男性:~μmol/L女性:89~μmol/L
2.内生肌酐清除率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1)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无损害
1)成人Ccr<80ml/min视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2)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首先出现Ccr下降,并随病情好转而回升。
3)慢性肾小球损害,Ccr呈进行性下降。
(2)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
1)51~70ml/min轻度损害。
2)30~50ml/min中度损害。
3)<30ml/min重度损害。
(3)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1)<30~40ml/min: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2)≤30ml/min:噻嗪类利尿剂常无效。
3)≤10ml/min:应进行人工透析治疗。
3.血清肌酐(Cr)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1)血肌酐升高
1)肾实质损害,但肾早期损害时,肌酐常不增高。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①肾源性肾功能不全:Cr>μmol/L。②心功能不全,肾血流量减少:Cr≤μmol/L。
3)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①两者同时增高:肾功能严重受损。②尿素氮升高,肌酐正常:肾外因素引起。
4.血清尿素增高的临床意义
(1)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肿瘤等。
(2)肾前或肾后因素引起少尿和无尿。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
5.血清尿酸和尿尿酸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血清尿酸和尿尿酸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血尿酸
尿尿酸
临床意义
升高
升高
UA生成增多,见于原发性痛风、细胞素性抗癌药物、慢性铅中毒等
升高
降低
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
降低
升高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和竟争性抑制,如间质性肾炎、范可尼综合征
降低
降低
UA生成减少,如急性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
6.肾功能实验项目的应用和评价
肾功能实验项目的应用和评价
肾功能实验项目
应用和评价
尿液一般检查
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了解肾功能受损及其程度
胱抑素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反映肾小球有效滤过功能及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数量
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首选试验
内生肌酐清除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尿浓缩稀释试验
测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但不能精确反映肾组织损害部位和范围
血浆尿素和肌酐测定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脏病晚期肾功能严重受损有诊断价值)
血液pH测定和血浆二氧化碳含量
反映肾小管泌氢、重吸收等酸碱内稳定功能,常与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等联合检测,判断是否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及尿毒症,监测病情
血浆蛋白清除率
检查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
选择题
1.尿液理学检查不包括
A.尿量
B.颜色
C.透明度
D.比重
E.尿糖定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尿常规检查内容
A尿液颜色
B尿蛋白定性试验
C尿淀粉酶检查
D尿沉渣镜检
E尿比重测定
3.关于尿量叙述错误的是
A24小时尿量为1~2L
B持续在2.5L/24h以上为多尿
C持续在0.1~0.5L/24h为少尿
D持续在0.1L/24h以下为无尿
E尿量多少与摄水量无关
4.出现血尿不包括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急性肾炎
C肾结核
D肾结石
E肾肿瘤
5.正常人24h尿比重差不应低于
A0.
B0.
C0.
D0.
E0.
6.肾性蛋白尿不包括
A急性肾炎
B肾结核
C肾出血
D膀胱炎
E药物中毒
7.下列哪项不是尿蛋白形成的原因
A血容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
D异常蛋白质的排出
E肾实质病变
病例分析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6岁,尿频、尿急、尿痛6天,体温39.5℃,左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蛋白++,镜检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5~10个/HP。请说明该患者的临床初步诊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做的实验室检查。
分析
1.临床初步诊断: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2.进一步做的实验室检查:尿菌培养。
病例分析2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0岁,反复双眼睑水肿伴夜尿增多2年,血压/mmHg,尿蛋白(+),红细胞5~10个/HP,颗粒管型1~2个/HP,血肌酐μmol/L,血红蛋白85g/L,血清白蛋白32g/L。说明该患者的临床初步诊断,为明确诊断进一步主要做的辅助检查。
分析
1.临床初步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2.进一步主要做的辅助检查:双肾B超、肾组织活检。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众多皮肤科的痣其实是错构瘤
- 下一篇文章: 金域杯血液肿瘤病例大赛amp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