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从痰论治心得体会

脂肪瘤

从痰论治的心得体会

脂肪瘤从痰论治的心得体会

感悟

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我们告别了纯真的想法,我们不再是个孩子,我们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病人做着准备,但我是快乐的……。这几年跟着师父临床实践,领略了中医神奇和师傅的风采,让我真正在社会中找到了属于我的神圣职责,心中真有各种交织不断的情感。看着病人痛苦的神情,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名医生的职责,简单的说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可是这谈何容易,一个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是不能做到的,这让我顿时体会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为了那份神圣的使命我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用古中医认

概述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屡患人群众多,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疗效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谓是老大难疾病,中医属“肉瘤、痰核”范畴。痰核是指因湿痰流聚于皮下,身体各部位发生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之结块。本症不红不热、不硬不痛,如同果核般软滑,推之不移,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正所谓“痰可在经、在络、在脏、在腑、在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由痰湿、郁滞凝结于肌肉之上日积深久形成,简单来说称为“肉瘤子,疬子”。现代医学称之为脂肪瘤,或慢性淋巴结炎,或纤维脂肪瘤,临床见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主要在皮下,部分发生在四肢,也可见于肢体深部和肌腹之间。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长可深达骨膜,但很少亲近临近骨骼,年龄多发于40-50的成年人。

一、用古中医认知现代医学命名的脂肪瘤

传统医学诸多医家以及经典医学文献对“肉瘤、痰核”都有相关的论述,为当今中医学者临床指导起到重要的意义。(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痰核者,湿痰流聚成块,……亦有胸中胃脘至咽门,窄狭如线疼痛,及手足俱有棱如胡桃者。亦有咽喉结核肿痛,颈项不得回转,两腋下块如石硬者。亦有风痰郁结而成核者,亦有酒怒气发。肿痛溃脓,痰核生于腋下,久不能瘥者。亦有生于耳后连项下,三五成簇,不红不肿,不作脓者。亦有项后少阳经中疙瘩,赤硬肿痛者。亦有痰核红肿寒热,状如瘰疬者。亦有枕后生痰,正则为脑,侧则为痹者。”

(医学入门·脑颈部):“痰核在颈全不痛,在臂或痛亦不红,遍身结块多痰注,湿痰下体却宜通。凡遍身有块多是痰注,但在上体多兼风热,在下悻多兼湿热,宣加味小胃丹、竹沥达痰丸,量体虚实服之,通用海带丸。”朱丹溪说:“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刘河间说:“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须溃发,但热气散则自消。”二者阐明了痰核流注的表现和原因是因火气热甚郁结,结核不散形成的如核状物,发生的部位在颈、项、臂、身之皮里膜外,无明显的红、肿、热、痛。治疗原则是消散痰热。朱氏据此理论创制一方,试用于颈、项、腋下的淋巴结核,慢性炎症和臂部、下肢、躯干的脂膜炎,风湿结节、脂肪瘤等无红肿热痛的核状物,常常使结核好转或消退。

宋代著名医家陈无择说:“瘤则随气凝结”,所以瘤的治疗必须理气。又因正气盛衰的不同,邪气性质的差异。瘤虽有骨、脂、肉、脓、血的不同,但成因都离不开气滞。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说:“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肺主气,劳伤元气,腠理不密,外寒搏而为肿,曰气瘤。”;“肉瘤者,软若绵,硬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终年只以覆肝,然治当理脾宽中,疏通戊土,开郁行痰,调理饮食,加味归脾丸是也。气瘤者,软而不坚,皮色如故,或消或长,无热无寒,治当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营卫,通气散坚丸(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各等分)是也。”二、遵古立论理法方药

二、遵古立论理法方药

刘国轩老师依据传统医学的指导思想,遵循古训,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脂肪瘤的病理产物,对脂肪瘤从痰分证论治。那么痰是如何生成、从哪里来的呢?它不仅是人体呼吸道分泌的有形之物,也是深藏经、络、脏、腑的无形产物,看不见,摸不着,但中医可以四诊合参来判断痰的存在。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与五脏都有关系,但关系最密切的是脾。脾主要运化水湿,因此脾为"生痰之源",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生痰。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致病因素,流窜到哪里就在哪里捣乱。鉴于本病,流窜于脂肪多的肌肉间,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异常堆积再附上气滞所致的循环不畅就形成了脂肪瘤。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治宜除湿化痰,行气散结之法,同时建议脂肪瘤患者忌服蛋类和猪肉食物。临床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脾虚痰湿痰核流注:皮下结核,不红不热,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先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肿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明显全身症状,舌淡苔白腻、脉滑。

人参(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3g,陈皮10g,法半夏0g,土贝母30g,橘核10g,当归10g,炒白芥子30g,炒苏子15克,炒莱菔子15克g。六君子汤加味。

.风痰郁结痰核流注: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见头痛、眩晕、目闭不欲开、懒言,身重体倦、胸闷恶心,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舌苔白滑,脉弦滑。天麻钩藤饮加减

钩藤30克,远志1克,地龙1克,南星15克,佛手1克,枳壳1克,木瓜9克,天麻1克,半夏18克,浙贝母18克,连翘30克,赤芍10克,丝瓜络18克,桑枝30克。

3.湿热郁结痰核流注: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温胆汤加减。

枳实1g,竹茹15g,法半夏30g,胆星15g茯苓18g,陈皮15g,土贝母0g,菖蒲15g,炙桑白皮15g,炙甘草1g,白蒺藜15g,夏枯草0g生牡蛎30g,生芪30g,三棱0g,青礞石15g,生内金30g,炮甲10g大枣15g。

4.肝气郁结痰核流注:血液瘀滞,或风寒湿邪外侵,气血不和,结成肿块,皮色不变者,气毒湿毒,流注遍身攻肿。

川芎1克、当归1克、芍药18克、防风15克、人参18克、木香9克、黄耆30克、官桂9克、桔梗6克、白芷6克、槟榔9克、厚朴9克、乌药1克、甘草6克、紫苏6克、枳壳6克、炒苏子15克、炒白芥子15克、炒莱菔子15克。

三、临床举隅

我随诊3年将恩师临证的医案一一载录在案,今日阅读医案突发奇想编写了《脂肪瘤从痰论治的心得体会》,使我更深刻地掌握治疗脂肪瘤的治疗法则。现将几个医案与大家分享;

举隅1:气滞痰郁型

年7月6日,朱某某,男,36岁,企业老总,患者四肢、腰腹发现有硬包块七八年,医院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脂肪瘤。近半年多来更加增多。因患者拒绝手术,邀约师父诊治。察其四肢、腰、腹部有40多个脂肪瘤,不红不痛,大者如核桃,小者如杏核,按之柔软,并见胃脘痞满,泛酸等证,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脉证合参,诊为气滞痰郁,凝结成瘤。师父善于针药组合,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法,温胆汤加味主之,处方如下:

1.中药治疗

竹茹15克,枳壳1克,半夏18克,茯苓18克,木香9克,槟榔1克,全虫6克,炒白芥子1克,炒莱菔子1克,炒苏子1克,白蒺藜6克,牛膝9克,黄药子6克,陈皮1克。15剂,一天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温服一次,嘱患者忌服蛋类食物。

.炁针治疗

处方:消瘤穴丰隆穴;选取丰隆除湿化痰,消瘤穴行气散结。

施治:行炁针之潜龙升腾法。

年8月3日二诊:自述服用15剂后瘤子竟然消失70%,胃脘痞满好转,建议连续服用3个月,患者开心的接受了师父的建议,共服药个半月剂脂肪瘤全部消失而愈。

举隅;肝郁气滞型

年4月19日,一女性患者,年46岁,项背、四肢、腰腹部发现脂肪瘤8年,大者如鹅蛋,小者如杏,不红不痛,医院诊为脂肪瘤,因不愿手术,近几年身上愈来愈多,邀余师父诊治。诊时除40多个肿瘤外,脚底厚厚的一层皮,走路时脚底没有感知,伴有下肢筋脉曲张,乳房有节结胀痛,偏头痛,咽喉有阻塞感,余尚可,舌苔白,脉弦滑。综合症脉,诊为肝气郁结,凝结成瘤所致,用针药组合,治宜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之法,十六味流气饮加味主之。处方如下:

1.中药治疗

人参30g,厚朴9g,桔梗6g,防风9g,紫苏6g,黄耆4g,枳壳9g,当归9g,白芍15g,肉桂6g,乌药6g,炙甘草6g,川芎6g,南木香6g,白芷6g,槟榔6g,生姜15g,半夏1g,炒苏子15g,炒白芥子15g,炒莱菔子15g,鸡内金30g;给药15剂,一天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温服一次。

医嘱:忌服蛋类食物。

.炁针治疗

处方:消瘤穴行气散结;丰隆穴除湿化痰;T3-5胸椎压痛点、疏通经脉,消肿止痛。

施治:消瘤穴、丰隆穴行炁针之潜龙升腾法;T3-5胸椎压痛点、枕后压痛点用居炁法。

年5月6日二诊,自述偏头痛一针彻底治愈,脂肪瘤明显缩小变软,咽喉异物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5剂。

年5月4日三诊,自述服药后各处的脂肪瘤明显缩小变软,咽喉异物感原来老是卡着,现在没有一点异物感了;原来脚底干裂发白,因老茧增厚脚底没有感觉,服药后脚底老茧脱落而退化变软有红润,走路轻松。效不更方,经方15剂。

年6月1日四诊,自述咽喉异物感消失;乳房胀痛、结节消失;偏头痛消失;脚底老茧脱落而退化变软有红润,走路轻松了;下肢静脉曲张也消失了;小的脂肪瘤也摸不到了,就背部一鹅蛋大小的脂肪瘤有鹌鹑蛋大。建议继续服用15剂。处方如下:

肉苁蓉30g,人参30g,厚朴1g,桔梗6g,防风1g,紫苏9g,黄耆30g,枳壳1g,当归1g,白芍18g,肉桂9g,乌药9g,炙甘草9g,川芎9g,南木香,9g白芷9g,槟榔9g,生姜15g,半夏15g,炒苏子18g,炒白芥子18g,炒莱菔子18g,鸡内金30g。15剂。一天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温服一次。

年7月30日五诊:背部脂肪瘤只有花生米大小了,身体状况极佳,综上诊疗过程可见理法方药精准,方有如此疗效,建议继服15剂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四,按语

本案从谈论治,佐究其脾虚失运、肝郁气滞,湿热郁结,气滞血瘀病机,遵结者散之、损者益之。盖痰核首殃,气血运行受阻,兼症随迎可鉴,且互为因果,识证需明察,临证宜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软坚消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之法。师父擅长用三子养亲汤合土贝母、浙贝母为基础的专病专药,最大剂量可用至30g,随证佐治,相得益彰,疗程更短,疙瘩(痰核、肉瘤)消尽,屡用屡效。

联系我们

----xxxxxxxx







































白癜风早期症状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jbzl/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