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救治失败的经历,让无数医生醍醐灌顶

近日,医院心血管外科赁可医生在参加一项活动时,分享了一个“救治失败”的案例,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共鸣,就连诸多非医疗行业的普通群众看完也感触良多,由衷地表示对医生的敬佩。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医生分享的不成功的,却依然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救治经历。

作为医生尤其外科医生,大家都喜欢在网上呈现案例,成功案例。而网友们对医学和医生其实是有所期许的,大家希望听到手术成功生命被救的好消息,为每一次成功治疗鼓掌。渐渐的,医学被神化,医生也陷入一种沾沾自喜的迷失中,这是需要我们自我警醒的。

其实大多数时候,非医学专业的人都很难想象我们是怎样在工作。我们也有挫败、犹豫、无力、纠结、痛苦和忧伤。如果讲Happyending的故事是皆大欢喜的话,失败案例却是需要勇气才能说出来的。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恰恰是一个没有幸福结局的故事。

患者晓玲(化名),女,7岁。6年前被确诊为“复杂先心病:肺动脉闭锁/室缺/体肺大侧支血管”,因为自身肺动脉发育极差,无法耐受根治手术,我们先期为她做了一次姑息手术(Meeshunt),期望手术能刺激自身肺动脉的发育。可惜效果不够理想,经过6年时间,肺动脉才勉强达标。孩子父母是本份人,每年坚持带孩子来随诊。看着他们一次次殷切望向你的眼神转为黯淡失望,你们可以体会我的煎熬。这次终于达标,大家摩拳擦掌,准备放手一搏。

手术从早上做到晚上。这是全球学术界公认的工程浩大的手术,我们像捡柴禾一样将侧支血管一根根游离收集起来,汇总吻合后形成新的肺动脉(Unifocalization),和右心室连接,争取达成先心病的根治。手术进展很顺利,血压心率都很平稳,看来我们柴禾捡得很不错,心脏很快适应了新的循环设定,值得大家弹冠相庆。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很愉快,孩子恢复得不错,准备转出ICU。幸福生活似乎在向她招手,这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永远地改变了这一切。

孩子忽然发生消化道出血,消化科医生被请来了。内镜下止血,成功。正当大家松口气时,24小时后再次发生消化道大出血(食道)。这次出血异常凶猛,病人迅速陷入休克,腹胀如球。当消化科医生再次站在床旁时,他已经来不及召唤更多帮手,当机立断再次内镜止血。可是这次没有那么幸运…出血汹涌,加压输血都跟不上,血压低无可低,瞳孔已散大,生命在一点点溜走。

最后关头我们祭出了一个古老方案:双囊三腔管暂时压迫止血。这一措施为大家赢得了一点时间,血压暂时回升,我们决定将孩子送入介入导管室,寻找可能的出血血管并栓堵。罪犯血管很快被找到并被栓堵消灭,但是…发现了更严重的情况:食道似乎破裂了!

到此刻为止,大家已经连续战斗了18个小时,疲劳饥饿而沮丧。食道破裂的高病死率令大家谈虎色变,尤其在当时的情形下。

和父母谈了这个情况,他们很悲恸,谁又不是呢?妈妈情绪陷入崩溃,爸爸在孩子可能神经系统受损,再也无法醒来的巨大担忧下,也考虑到后续治疗的高额花费家庭难以承担,痛苦地决定放弃激进的治疗方案。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压抑、挫败的气息。大家机械地做事,回避着彼此的眼睛。终于,有小伙伴发消息给我说,她知道也许后续努力是徒劳的,也知道即使不考虑神经系统的问题孩子也会因严重感染、脓胸、食管气管瘘、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而生机渺茫。但还是值得一试不是吗?咱们的信条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吗?

努力的结局,也许和消极保守的治疗方案没什么两样,我们最终无法挽救孩子的生命,但是对父母的意义不一样,对团队每一个人的内心不一样。就这样,我又找到孩子父母,劝说他们再试一次。至今我都记得,听着我说话的他们,黯淡的目光一点点燃起希望,变得热切起来。

取得父母同意后,大家都动了起来。一位很优秀的胸外科医生同意为孩子主刀进行急诊手术,我们连夜再次把孩子送进急诊手术室。右侧开胸,探查清创,食管修补;仰卧开腹,大网膜游离,空肠造瘘;再次开胸,转移大网膜固定填充食管床。通宵手术,结束时天边已露鱼肚白。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是疲惫而期待的微笑。接下来的一周里,在ICU的伙伴们悉心照料下,孩子居然醒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不想多讲。正当大家期盼着更多好消息时,接踵而至的却是连串badnews.呼吸机忽然开始漏气,我们意识到发生了气管食管瘘。纵隔感染溃烂在加重,瘘口迅速扩大,连放置一个带膜的气管支架都变得不可能。大家心里清楚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是当初做急诊修补手术时就预料到的大概率事件,但这次大家没有沮丧。我们知道我们不能改变所有事,有时候需要做的是Crossourfingers,Hopingforthebest……

她是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中离开的,走的时候很安静,只有她母亲拉着她的手嘤嘤低诉:“不要怪爸妈一次次扯着你看病手术,妈妈是想万一有机会……”是啊我们都想给她更多机会。最后关头呼吸治疗师(RT)们还在自发召集讨论,争取找到适合她的特殊通气参数;ICU医师还在发起全院大会诊,张罗可能的带膜支架植入方案…

此事过后,我给参加救治的主要同事发消息,感谢他们的坚持和付出。

那位消化科医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我说:“若不是你当机立断、仗义出手,孩子当时就没了。我敬佩你的担当!”确实,他有大把的理由可以消极对待,比如说需请示上级,比如推托床旁内镜条件不理想。自我保护式治疗的结果是病人生的希望在医疗流程中一点点泯灭,而他某种潜意识层面的阴影或许会投射到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锐气若失,虽卓越者亦逐渐流于平庸,非患者之福。

团队里的年轻医生,给那位向我建言的ICU师姐写了一段掏心窝的话:

确实,在晓玲后期治疗的好几个时间节点,我们都面临着“还能做什么,还有没有意义,能不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的心理拷问和治疗抉择。不管怎么做,也许最后的结局没有区别。但对你、对我、对孩子本人,还有爱她的人,真的没有区别吗?

我相信如果当初顺应了家长的要求选择姑息放弃的话,整个团队的士气都会消沉低迷,然后大家会各自心理建设:“不怪我,这是她的命…”似乎治愈了,其实只是心安理得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经选择了冷漠和麻木。这是一种太熟悉的感觉,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年轻医生和护士(包括我们自己),已经或正在被这样体制和文化毁掉?我们可以狡辩说现在的医疗环境恶劣,举证倒置、互不信任,医生连自己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自我保护式的医疗似乎是必然结果和生存之道。但是我们医护只是体制的受害者吗?我们的行为也会投射到体制坚冰中,冲破它或者加固它。

还记得梭罗的那句名言吗?“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quietdesperation)中”。所谓听天由命,不过是习以为常的绝望。我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感觉,并加入到群体无意识中去,因为在那里才能找到安全感。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Red是这样描述“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的:“这些监狱高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仔细想想,这样的高墙只在监狱中才有吗?

……

我们人是群体的动物,是顺从的动物。我们总是对其他人有期望,我们也总是期望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我们要如何改善和强化自主能力和自由意志,使自己免受集体无意识的奴役?用津巴多教授自己的话,要注意我们一般处境里有基本的二元性,就是抽离和沉浸的对立,犬儒式的怀疑和投入式的参与之间的对立。我们需要这样的思维相对抽离的人,需要具有所谓“英雄行为”的人格。真正的英雄人格是指人应该对“体制化”和僵化恶劣的情境保持警觉,具有抵抗力。《肖申克的救赎》里的Andy就有这样的英雄人格,最终奔向自由。Brooks被“体制化”吞噬,自杀了;Red差点被吞噬,如果不是遇到Andy的话。所以你看,英雄人格的人是可以通过帮助来改变他人的,这才是团队领导力的核心,古往今来的领袖莫不如是,“未敢失其赤子之心”罢了。

既然情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如此之巨,那么打破恶劣情境,推倒那些高墙,构建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就是leader们该想该做的;也是我们该告诉年轻人,让他们保持精神内省的东西。“CarpeDiem”这句拉丁文的意思,并不应只是被肤浅地理解成“及时行乐,活在当下”,还有“不要让你的昨天影响到你”的意思。我们的昨天,昨天的昨天会影响到我们吗?会!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最终,我们活成了当初最讨厌的样子”。作为医生(护士)的我们,当初最讨厌的样子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团队,最不希望变成什么样子?

有人担心晓玲的父母会对我们的治疗抱怨,会欠费不缴。事实是,孩子爸妈一直对我们无条件地信任和感激,最后离开之前对我们深深鞠躬,医院结清了欠款。我们也为他们积极联系寻找社会基金帮助(包括医院自己的“天使基金”)。孩子父母可以平静坦然地面对生活,而我们团队内部也展开了多次的学术讨论,并形成了些意见共识。

我想,此事过后,父母不同了,我们也不同了。有一点还是一样,我们都在乎。YesIcare,wecare!

原标题:《YesIcare,wecare!》

选自: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赁可

新浪微博

赁可Edward(内容有删减)

手术并发症是什么意思1、手术并发症是什么意思呢

手术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

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见的,如股骨远端骨折可能会导致腘动脉损伤、食管癌切除术并食管胃吻合术后可能会发生吻合口萎、甲状腺手术可能会损伤喉返神经等。如果应当预见而未能预见到并发症的发生,则说明医务人员未能尽到结果预见义务而构成医疗过失。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如未能尽到此义务,则可以认定其违反了法定的告知义务而构成医疗过错。

2、手术并发症有哪些

2.1、手术时的麻醉意外

麻醉意外,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由于一些巨大的脂肪瘤重达数十公斤,影响对病人的体重估算,导致麻醉药量使用不准确,很容易发生麻醉意外。

2.2、手术中损伤周围大血管

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因为选择手术的脂肪瘤一般瘤体较大,因为有大血管供血这些瘤子才会长大,所以,有手术过程中有时操作不慎就会损伤这些血管,造成大出血。

2.3、手术中损伤重要神经

手术中损伤重要神经,术后出现神经功障碍。有些瘤子虽然不大,但长在有重要神经的部位或者与重要神经混长在一起,手术有相当的难度。

2.4、手术中损伤周围相邻脏器

手术中损伤周围相邻脏器,从而造成相应脏器的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引起致命后果。这类意外一般发生在摘除体内较深的脂肪瘤时容易发生。

3、如何预防手术并发症

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术前1-2周严格禁烟,并积极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强调早期活动,帮助病人咳嗽,排出粘痰;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肠胀气对呼吸的影响。想尽一切办法清除支气管的粘痰是治疗的关键,口服祛痰剂,定时作雾化吸入可使粘痰变稀,容易咳出。必要时经导管行气管内吸痰,或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粘稠痰。重危或昏迷病人,因无法咳嗽,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菌素。

手术后应加强早期活动,尤其是下肢的自动或被动活动,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对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预防作用。如证实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应用抗菌素,局部理疗,并早期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对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手术后如何调理减少并发症

1、避免吸烟、饮酒和嚼槟榔

大量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烟草是最大的癌症诱发物,故吸烟是最危险的不良习惯。因此我国口腔癌的一级预防应着重从吸烟与饮酒的危害性方面进行教育,改变吸烟、饮酒的习惯,鼓励公众不要染上吸烟习惯,已吸烟者最好戒烟,已吸烟而不能戒烟者,起码要减少用量。

2、注意对光辐射的防护

防止长时间直接日照。下唇光照机会比上唇多,95%唇红部癌在下唇。

3、平衡饮食

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不饮过热的饮料不食过热食品,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组织。

吃什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1、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喝汤对于伤口也很有好处。

2、海带

海带所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菠菜的几倍到几十倍。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以及尼克酸等重要维生素的含量也很多。海带中的褐藻酸钠盐,对动脉出血症也有止血效能。

3、猪蹄

你要知道猪蹄是非常适合术后病人吃的,因为猪蹄含有丰富的锌、胶原蛋白。如果手术后身体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同时,多补充胶原蛋白能促进伤口愈合的速度。

4、木耳

黑木耳富含铁等矿物元素,每日克黑木耳中含铁高达毫克,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芹菜高出20倍,同时含有丰富的锌。

5、乳鸽

鸽是禽类唯一的无胆动物,肝脏中储存着丰富的胆素,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骨骼中有大量的软骨素。这些特殊的营养成份,对调节人体大脑神经系统,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激活性腺分泌和脑垂体分泌,以至全面平衡人体机能,调理并强壮身体,有着特殊的食疗作用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百癣夏塔热片说明书有介绍服用禁忌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ysbj/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