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最易患胃病,怎么预防

你的胃还好吗?

提到胃病,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几天,南宁突然降温,本来胃就不好的广西民族大学大三的邹同学,这几天就感觉到胃不舒服了。加之清明假期,邹同学也吃了不少辣的东西,引起胃胀和疼痛。

4月9日,是第十个“国际护胃日”。今日,南宁消化内科专家,就跟大家聊聊最常见的胃病,告诉大家如何在日常生中“爱胃护胃”。

据专家介绍,季节性气候变化,胃最易受凉收缩,这时候消化功能下降,有胃病的人就会感到不适。

胃受凉易得季节性胃病

广西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涛也认同,春季里面,最常见的胃病要数消化性溃疡,常见于20-30岁的年轻人。而40-50岁的人由于注重养生,反而少见。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压力大,工作节奏紧张,睡不好,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如抽烟、喝酒等。胃病的确呈现年轻化及上升的趋势

年轻人得胃病的因素

如何爱胃护胃?专家建议

专家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有规律,按时进餐,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吃多餐,吃东西不能太急,食物不能太热、太冷:不要饥一顿暴饮暴食一顿,或者是到饿了才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劳逸结合,不抽烟酗酒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情,工作、学习中要会学减压,千万不要长期熬夜。

“人体99%以上的疾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的,要维护一个正常的免疫系统,运动跟好心情胜过一切药品。”除了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张涛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每隔5年再做一次胃镜检查。

聚餐时最好有双公筷?!

网上有一则消息称,大家围在一起吃大桌菜也容易感染胃病。这是真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这句话不准确,容易误导群众。如果没有公筷,人们在夹菜的时候可能会传播幽门螺旋杆菌,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食物和饮用水进入人体内,在胃黏膜上落户、定居、繁殖,形成若干细菌群落,然后开始腐蚀胃黏膜,形成炎症病灶。因此,共同进餐的一家人或朋友,一旦有一个人感染了细菌,其他人在共餐的时候,被感染的风险就高。

“幽门螺旋杆菌传染不仅发生在成年人之间,小孩也会被感染,而且感染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如何避免?专家建议

专家建议: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具要消毒,才能把幽门螺旋杆菌挡在门外。

请你认识胃!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容纳食物1-2升。胃的主要功能包括暂时储存食物,通过胃蠕动和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生性消化,并将初步消化的食糜缓慢推进至十二指肠。

患上胃病的4大因素

1.胃病除了遗传因素外,还跟饮食不规律有关,如吃得过多、过少、过快,不按时吃东西,进食过冷、过热、粗糙食物以及暴饮暴食,多吃、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2.药物方面,常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消炎止痛的药物也会损伤胃黏膜等组织;

3.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患胃病,如抽烟喝酒,经常熬夜,喝浓茶烈酒;

4.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也可以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异常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从而促成溃疡。

常见的胃病种类

炎症类:

①急性胃炎: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

②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类: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肿瘤:

以胃癌多见,其它恶性肿瘤有胃平滑肌肉瘤,淋巴瘤。一部分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

其它:食管下段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幽门梗阻,胃内异物,胃术后吻合口炎症,胃神经官能症等。如何预防胃病

饮食要规律

我们的肠胃就怕饮食不规律,想预防得胃病,应该养成一日三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饮食不可过饥过饱

吃饭一定要适量,不能吃得太饱。每餐吃到七八成饱比较好,中间如果饿了可以吃些点心加餐,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肠胃,预防胃病。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想护理肠胃,饮食应该合理,不能吃太多辛辣、冰凉、油炸熏制腌制等食物,这对胃的刺激很厉害,会导致胃部不适,时间长了会引起胃病。

吃饭细嚼慢咽

如果吃东西时狼吞虎咽不细加咀嚼,就会把大块的食物送到胃中,增加胃的负担。所以吃饭时多进行咀嚼,慢慢地吞咽有助于护理肠胃。

远离烟酒浓茶咖啡

烟酒浓茶咖啡等对消化道、肠胃有很大的刺激性,会损伤胃黏膜,酗酒、抽烟猛烈,容易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对胃的损伤很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白癜风哪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oak.com/ysbj/8601.html